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明鉴
míng jiàn

【拼音】:míng jiàn

【注音】:ㄇ一ㄥˊㄐ一ㄢˋ

【结构】:明(左右结构)鉴(上下结构)

【简体】:明鉴

【繁体】:明鑒

字义分解
明鉴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明鉴míngjiàn。(1)明亮的镜子。(2)指能够引以为戒的明显的前例。(3)明察,洞察。旧时称颂人有见识有眼力。明鉴[míngjiàn]⒈明亮的镜子。英brightmirror;⒉指能够引以为戒的明显的前例。英explicitexampleforreference;⒊明察,洞察。旧时称颂人有见识有眼力。英perceive;
基础解释
1.明镜。2.称赞人识见高远。3.明显的前例,可为今日所取法、借镜。
引证解释
⒈见“明鑑”。亦作“明鉴”。亦作“明监”。⒉明亮的镜子。引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明鉴镜察,当照其胷怀耳。”《新唐书·魏元忠传》:“夫明鑑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臣请借近以为諭。”⒊称人善于识别事物;明察。引《后汉书·段熲传》:“圣朝明监,信纳瞽言,故臣谋得行,奂计不用。”《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奬致,咸作佳士……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晋书·王恭传》:“赖先帝明鉴,浸润不行。”清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以揖让为美德,以优待为欺饰,请太后明鑑。”茅盾《子夜》二:“嗯,嗯,请三老爷明鉴。关厂的话,现在说出去,恐怕会闹乱子。”⒋明显的鉴戒或借鉴。引《后汉书·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近习之权,復相扇结。”《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苟闕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鑑。”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关镇杂记·三关》:“元人进《金史》表:‘劲卒擣居庸关,北拊其背;大军出紫荆口,南扼其吭。’此古今都燕者防患之明鑑也。”⒌喻月或平静的水面。引宋苏轼《曲槛》诗:“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鑑。”
网络解释
明鉴(汉语词语)明鉴,汉语词汇。
释义
〖brightmirror〗∶明亮的镜子。
综合释义
见“明鑑”。亦作“明鉴”。亦作“明监”。明亮的镜子。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明鉴镜察,当照其胷怀耳。”《新唐书·魏元忠传》:“夫明鑑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臣请借近以为諭。”称人善于识别事物;明察。《后汉书·段熲传》:“圣朝明监,信纳瞽言,故臣谋得行,奂计不用。”《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奬致,咸作佳士……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晋书·王恭传》:“赖先帝明鉴,浸润不行。”清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以揖让为美德,以优待为欺饰,请太后明鑑。”茅盾《子夜》二:“嗯,嗯,请三老爷明鉴。关厂的话,现在说出去,恐怕会闹乱子。”明显的鉴戒或借鉴。《后汉书·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近习之权,復相扇结。”《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苟闕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鑑。”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关镇杂记·三关》:“元人进《金史》表:‘劲卒擣居庸关,北拊其背;大军出紫荆口,南扼其吭。’此古今都燕者防患之明鑑也。”喻月或平静的水面。宋苏轼《曲槛》诗:“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鑑。”
汉语大词典
见“明鉴”。亦作“明鉴”。亦作“明监”。1.明亮的镜子。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明鉴镜察,当照其胸怀耳。”《新唐书·魏元忠传》:“夫明鉴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臣请借近以为谕。”(2).称人善于识别事物;明察。《后汉书·段颎传》:“圣朝明监,信纳瞽言,故臣谋得行,奂计不用。”《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晋书·王恭传》:“赖先帝明鉴,浸润不行。”清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以揖让为美德,以优待为欺饰,请太后明鉴。”茅盾《子夜》二:“嗯,嗯,请三老爷明鉴。关厂的话,现在说出去,恐怕会闹乱子。”(3).明显的鉴戒或借鉴。《后汉书·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近习之权,复相扇结。”《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关镇杂记·三关》:“元人进《金史》表:‘劲卒捣居庸关,北拊其背;大军出紫荆口,南扼其吭。’此古今都燕者防患之明鉴也。”(4).喻月或平静的水面。宋苏轼《曲槛》诗:“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
国语辞典
明镜。明鉴[míngjiàn]⒈明镜。引《新唐书·卷一二二·魏元忠传》:「夫明鉴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⒉称赞人识见高远。⒊明显的前例,可为今日所取法、借镜。引《明史·卷三二〇·外国传一·朝鲜传》:「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
辞典修订版
明镜。喻见解清晰,见识高明。《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杨俊传》:「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晋.孙楚〈雁门太守牵招碑〉:「明鉴达于世变,弓毅足以致远。」往事的成败,可为今日取法或借镜者。《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逝习之权,复相扇结。」常用的提称语,请人明察的意思,可用于口语或书信。《文明小史.第三回》:「大人明鉴,他们已动了众,卑职一人怎么说得过他?」
其他释义
1.见'明鉴'。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明鉴造句
1.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畜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
2.崔呈秀见魏忠贤和颜悦色,更受鼓舞,但也不忘先拍了魏忠贤马屁“义父明鉴,其实义父心中早有定计,只是想要考考孩儿等罢了。
3.大王明鉴万里,倒是下官多言了。
4.我等七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察!
5.师父师娘明鉴!弟子不是虚伪,弟子是鉴于过往几年坎坷、失败的经历,不愿意再误人误己!
6.恐是谬传,万请大王明鉴!鲧爷朗声大笑起来。
7.嫂子明鉴,人非木石,岂有不知好歹之理。
8.见林桦进来,林忠国从书房取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木盒子,拉着林桦朝东方而跪,林家第十一代传人林忠国,现抚养我儿林桦至十二岁,列祖列宗明鉴
9.胜负对错读者自有明鉴,但就讨论会本身而言,则存在避实就虚不直接回答问题的毛病,有的被批评者并不认真对待批评者提出的问题,反而是王顾左右而言它,强调自己被批评者批评的观点。
10.这看起来只是他遗产的一部分却足以明鉴其非凡之职业生涯。
明鉴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