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义正辞严
yì zhèng cí yán

【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

【注音】:一ˋㄓㄥˋㄘˊ一ㄢˊ

【词性】:成语。

【简体】:义正辞严

【繁体】:義正辭嚴

字义分解
义正辞严的解释
词语解释
见“义正词严”。义正辞严[yìzhèngcíyán]⒈见“义正词严”。
基础解释
义:道理。辞:语言。道理正确,措词严厉。也作“义正词严”、“辞严义正”。
综合释义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魏竹冈拆开看时,不料上面写的甚是~。◎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国语辞典
理由正当,措词严厉,如:「这番义正辞严的指责,令他无言以对。」也作「义正词严」。义正辞严[yìzhèngcíyán]⒈理由正当,措词严厉。也作「义正词严」。例如:「这番义正辞严的指责,令他无言以对。」近理直气壮反理屈词穷强词夺理张口结舌油腔滑调成语解释义正辞严
成语词典版
01.元.吴澄〈故宋乡贡士金溪于君墓谒铭〉:「诲人家子弟,谆谆善诱,成才者甚众。所作文章,义正辞严,字画遒劲。」02.明.宋濂〈使南稿序〉:「吏部考功主事林君元凯,奉使安南。……有若元凯之为使,义正辞严足以耸动群听。凡其国以利相啗之奸,卒无所售,也可谓不辱君命者矣。」03.明.卓尔康〈春秋辩义.卷二七.定公二〉:「此役为谢归田致郈也。齐以致郈见德,叔孙答云:『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恶,君岂以寡君赐?』义正辞严,可谓不辱君命矣。」04.明.屠隆《昙花记.第四三出》:「谁想那夫人冰清玉洁,义正辞严,真是成道之器,不免回覆菩萨去也。」05.《醒世姻缘传.第八四回》:「于是连便道也不回家,跟随了郭大将军一直到京。郭大将军发在锦衣卫勘问,得了本揭做得义正辞严,理直气壮,仅仅问了遣戍。」06.《绎史.卷八六.孔子类记四.终记》:「定公十年,及齐平,公会齐侯于夹谷,……乃齐复怀诈,孔子历阶以却之,义正辞严,寓折冲于樽俎,罢会归田,齐之君臣,固心服焉,文事武备之说,犹其后矣。」
其他释义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出处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近反义词
义正辞严造句
1.她义正辞严地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
2.同时,每一个有嫌疑的经济学家,都在为自己的言行义正辞严地辩解,而且听起来都情有可原。
3.文章义正辞严地驳斥了列强对中国的鄙视,指出外来侵略足以“唤醒中国于安乐好梦之中”,中国“全备稳固可翘足以待”。
4.面对这些不实的谎言,我们应该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
5.谈判虽然处境艰难,但李波在每次谈判中,均能义正辞严,有理、有节地反驳对方种种谬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6.也许正是由于有着麦克风的原故,他给人以金声玉振的感觉,并且使人用不着听清每一个字就感到他的气势磅礴和义正辞严
7.面对师长义正辞严的斥责,他深感羞愧,颇有悔意。
8.却说黄炎在那朝堂之上,义正辞严,大义凛然着将鼻眼孔怒斥一通后,又不辞而别,扬长而去,夏侯惇刚要随后劝阻,却被曹操给拦住了。
9.满脸愠色义正辞严地呵斥他们。
10.他在会议上,义正辞严地指出:只有改变因循苟且的心态,才能为公司带来新希望。
义正辞严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