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碑版
bēi bǎn

【拼音】:bēi bǎn

【注音】:ㄅㄟㄅㄢˇ

【结构】:碑(左右结构)版(左右结构)

【简体】:碑版

【繁体】:碑版

字义分解
碑版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碑板'。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泛指碑碣。指拓印的碑帖。书法中北碑一派。
基础解释
亦作/'碑板/',亦作/'碑版/'。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泛指碑碣。指拓印的碑帖。书法中北碑一派。
引证解释
⒈亦作“碑板”。⒉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引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復摩灭,碑版谁闻传。”唐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干謁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唐李邕《岳麓寺碑》:“碑板莫建,轨物未宏。”宋叶适《赠徐灵渊》诗:“碑板荒唐久,遄看走四邻。”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惟碑板之作,前贤成式具在,身处后代,不宜偭规矩而改错。”清邓汉仪《平淮西碑》诗:“雪夜功成罢鼓声,昌黎碑版照淮西。”⒊泛指碑碣。引清陶澂《登恒山》诗:“幽緲岳灵何所寄,岿然碑版覆苔红。”⒋指拓印的碑帖。引唐李绰《尚书故实》:“高祖太武皇帝本名与文皇帝同上一字,后乃删去,尝有碑版,凿处具在。”宋桑世昌《兰亭博议·高宗皇帝》:“因出其本,令精意钩别,付碑版以广后学,庶几彷彿不坠于地也。”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⒌书法中北碑一派。引清钱泳《履园丛话·书画·赵松雪》:“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唐人,如欧、褚、颜、柳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著一点松雪,便不是碑版体裁矣。”严复《救亡决论》:“鄙摺卷者,则争碑版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帜。”
网络解释
碑版碑版泛指碑志之属。《碑版广例》:“开元二十五年羊愉撰景贤大师身塔记,末有碑版所详,不复多载语,后魏昌冯王新庙碑,有碑版湮灭语;后人碑版名称,殆自此始。参见“碑学”。
解释
1.亦作'碑板'。2.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3.泛指碑碣。4.指拓印的碑帖。5.书法中北碑一派。
综合释义
亦作“碑板”。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復摩灭,碑版谁闻传。”唐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干謁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唐李邕《岳麓寺碑》:“碑板莫建,轨物未宏。”宋叶适《赠徐灵渊》诗:“碑板荒唐久,遄看走四邻。”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惟碑板之作,前贤成式具在,身处后代,不宜偭规矩而改错。”清邓汉仪《平淮西碑》诗:“雪夜功成罢鼓声,昌黎碑版照淮西。”泛指碑碣。清陶澂《登恒山》诗:“幽緲岳灵何所寄,岿然碑版覆苔红。”指拓印的碑帖。唐李绰《尚书故实》:“高祖太武皇帝本名与文皇帝同上一字,后乃删去,尝有碑版,凿处具在。”宋桑世昌《兰亭博议·高宗皇帝》:“因出其本,令精意钩别,付碑版以广后学,庶几彷彿不坠于地也。”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书法中北碑一派。清钱泳《履园丛话·书画·赵松雪》:“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唐人,如欧、褚、颜、柳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著一点松雪,便不是碑版体裁矣。”严复《救亡决论》:“鄙摺卷者,则争碑版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帜。”碑版[bēibǎn]刻有文字的碑石或石碑上的刻文。《文选.谢灵运.入华子岗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复摩灭,碑版谁闻传。」
汉语大词典
亦作“碑板”。(1).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复摩灭,碑版谁闻传。”唐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唐李邕《岳麓寺碑》:“碑板莫建,轨物未宏。”宋叶适《赠徐灵渊》:“碑板荒唐久,遄看走四邻。”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惟碑板之作,前贤成式具在,身处后代,不宜偭规矩而改错。”清邓汉仪《平淮西碑》诗:“雪夜功成罢鼓声,昌黎碑版照淮西。”(2).泛指碑碣。清陶澄《登恒山》诗:“幽缈岳灵何所寄,岿然碑版覆苔红。”(3).指拓印的碑帖。唐李绰《尚书故实》:“高祖太武皇帝本名与文皇帝同上一字,后乃删去,尝有碑版,凿处具在。”宋桑世昌《兰亭博议·高宗皇帝》:“因出其本,令精意钩别,付碑版以广后学,庶几彷佛不坠于地也。”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4).书法中北碑一派。清钱泳《履园丛话·书画·赵松雪》:“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唐人,如欧、褚、颜、柳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著一点松雪,便不是碑版体裁矣。”严复《救亡决论》:“鄙摺卷者,则争碑版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帜。”
国语辞典
刻有文字的碑石或石碑上的刻文。
辞典修订版
刻有文字的碑石或石碑上的刻文。《文选.谢灵运.入华子岗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复摩灭,碑版谁闻传。」
碑版造句
1.本文选择他有关金石碑版的两种代表著述,对其版本及内容略加考述,以反映他的撰作特色及论文观点。
2.徐先生书法自汉魏碑版,二王行草,凡历代名家墨迹,皆心摹手追,数十年不倦。
3.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4.他们秉承魏晋以来墨迹与碑版的双重传统,逐渐突破王氏书法的萧散妍妙,转向法度森严的风格。
5.在清代碑学书法风潮中,诸多文人书家关注北朝碑版书迹,对其中众多出自民间的刻石书法,以文人书法之“雅”融通其天真拙朴之别趣,开辟出新境界。
6.古人常刻铭于碑版或器物,或以称颂功德,或以申明鉴诫,铭文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7.终龚自珍一生,收集古董,包括金石碑版等,一直不断,有时甚至借贷收购。
8.旧时代读书人集古嗜古,本为常事,龚自珍家道殷实,祖辈都为诗礼传家,金石碑版收藏甚富。
9.邓石如的书法则打破了传统的帖学规范,旁搜远绍,继承和开启了二王以后绝迹的碑版书风,堪称划时代的突破。
10.晚年力追汉印,尤得力于铸印及封泥,并参有碑版文字意。
碑版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