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百姓
bǎi xìng

【拼音】:bǎi xìng

【注音】:ㄅㄞˇㄒ一ㄥˋ

【词性】:名词。

【结构】:百(上下结构)姓(左右结构)

【简体】:百姓

【繁体】:百姓

字义分解
百姓的解释
词语解释
百姓bǎixìng。(1)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2)(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百姓[bǎixìng]⒈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例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英commonpeople;⒉(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基础解释
(名)旧指与官吏有别的人,现指人民大众:平民~。
引证解释
⒈百官。引《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孔传:“百姓,百官。”《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清陈鳣《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盘庚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⒉人民;民众。引《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孔颖达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明高启《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杨朔《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网络解释
百姓(姓氏名称)百姓,姓氏名称,百姓望族居洛阳,起源分三支:一、出自上古,始祖为黄帝后人百倏。二、源于战国,始祖为著名道家列御寇的弟子百丰。三、古高丽八姓之一,为百姓又一支。百姓发迹之处为河南南阳,现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湖南、四川和重庆等地。
综合释义
百官。《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孔传:“百姓,百官。”《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清陈鳣《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盘庚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人民;民众。《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孔颖达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明高启《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杨朔《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汉语大词典
(1).百官。《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孔传:“百姓,百官。”《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匮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缉于下矣。”清陈鳣《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盘庚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2).人民;民众。《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孔颖达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明高启《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杨朔《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国语辞典
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百姓[bǎixìng]⒈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引《书经·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⒉泛指一般平民、国民。引《易经·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儒林外史·第四〇回》:「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也是缘法。」近布衣平民黎民赤子庶民人民子民苍生反国君英语commonpeople德语Bevölkerung,derMannaufderStrasse,Bewohner法语peuple,lesgensdupeuple
辞典修订版
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书经.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泛指一般平民、国民。《易经.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儒林外史.第四零回》:「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也是缘法。」
辞典简编版
泛指一般平民、国民。 【造句】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其他释义
①商、周时通指贵族。②战国后用以通称平民。
近反义词
百姓造句
1.现在的中国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2.做干部的不为老百姓办事,反而以权谋私,实在令人气愤。
3.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糟蹋百姓
4.岳家军班师回朝,老百姓夹道欢迎。
5.麋鹿的样子长得很奇特,老百姓管它叫“四不像”。
6.古代的那些皇帝,不管百姓的死活,依然不可一世地坐在金銮殿上称孤道寡。
7.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宁。
8.为了修筑长城,秦国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死伤无数。
9.土豪劣绅的狗腿子为虎作伥,欺压百姓
10.对那些地痞流氓,百姓们早就恨入骨髓了。
百姓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