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夷夏
yí xià

【拼音】:yí xià

【注音】:一ˊㄒ一ㄚˋ

【结构】:夷(独体结构)夏(上下结构)

字义分解
夷夏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2.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夷夏[yíxià]⒈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⒉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基础解释
1.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2.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引证解释
⒈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引《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唐刘禹锡《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明徐渭《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⒉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引唐王勃《滕王阁序》:“臺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网络解释
夷夏夷夏(yíxià)
综合释义
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唐刘禹锡《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明徐渭《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唐王勃《滕王阁序》:“臺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网友释义
夷夏观念,夷,原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后泛指外国;这有尊中国贬外国之意,古代国人自认为居龟背中心,其他国家称狄蛮夷居龟壳边缘的荒蛮之地,理论依据是五行学说的中央戊己土。夏,华夏,指中国。是汉武帝建立汉文化圈后,也就是其他民族都向汉族学习,(包括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明灭亡后崇祯这个年号在朝鲜还用了好几百年,可见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多大),所以产生了优越感,以天朝自居。比较歧视其他民族,就是夷夏观念。
汉语大词典
(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唐刘禹锡《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明徐渭《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唐王勃《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其他释义
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夷夏造句
1.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2.三教之间的这些争论很多,总结起来有几争;一曰夷夏论之争,二曰白黑论之争,三曰神灭论之争,四曰报应论之争,五曰三破论之争。
3.夷夏之辨是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化认同不是说不太容易做到,中国古代的夷夏观里核心是文化,以文化差异划分四夷,追求的是用夏变夷,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夷夏观,现在成为民族观。
5.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6.本月15日至9月1日,苏州乐园水上世界以南美风情为主题,开展今夏的水上游乐:以草裙舞、鸡蛋花伴以跃动的水花,诠释清闲凉爽的夏威夷夏日。
7.不过,他以抗清为终身职志,鼓吹夷夏大防的民族思想,张扬重民轻君的民本学说,故与时政颇多抵触,甚遭清廷嫌忌,著作屡被禁毁。
8.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王勃
9.不过,他以抗清为终身职志,鼓吹夷夏大防的民族思想,张扬重民轻君的民本学说,故与时政颇多抵触,甚遭清廷嫌忌,著作屡被禁毁。www.chazidian.com查字典夷夏造句
10.夷夏之辨是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
夷夏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