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一挥而就
yī huī ér jiù

【拼音】:yī huī ér jiù

【注音】:一ㄏㄨㄟㄦˊㄐ一ㄡˋ

【词性】:动词。

【简体】:一挥而就

【繁体】:一揮而就

字义分解
一挥而就的解释
词语解释
挥:挥动。就:成功,完成。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很快就完成了。也作“一挥而成”。一挥而就[yīhuīérjiù]⒈形容人才思敏捷,诗赋文章一动笔就写成: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引证解释
⒈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王璘﹞復为鸟散餘花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迴飈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引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復纵笔一挥,斯须復十餘篇矣。”后因以“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贡父急引疾而出,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都下。”《红楼梦》第三七回:“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説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叶圣陶《未厌集·某城纪事》:“但是常务委员应松厓等他不及,自己一挥而就,书也没有翻。”
综合释义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立石墓侧,时人奇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国语辞典
形容才思敏捷,落笔成章。《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领旨,左右便取过文房四宝,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挥而就,做了一只词。」《红楼梦.第三七回》:「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著,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也作「一挥而成」。一挥而就[yīhuīérjiù]⒈形容才思敏捷,落笔成章。也作「一挥而成」。引《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领旨,左右便取过文房四宝,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挥而就,做了一只词。」《红楼梦·第三七回》:「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著,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成语解释一挥而就
辞典修订版
形容才思敏捷,落笔成章。《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领旨,左右便取过文房四宝,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挥而就,做了一只词。」《红楼梦.第三七回》:「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也作「一挥而成」。
成语词典版
01.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都下,纸为之贵。」02.《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03.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适讌客,令阍者请入室,即令赋诗赠妓,仍以险韵困之。邱略不构思,一挥而就。」04.《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领旨,左右便取过文房四宝,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挥而就,做了一只词,名〈过龙门令〉。」05.《镜花缘.第五三回》:「那知姐姐不假思索,竟把前朝年号以及事迹,一挥而就。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06.《三侠五义.第二二回》:「公孙先生得便来到自己屋内,略为思索,提笔一挥而就,交包兴请示相爷看过。」0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零五回》:「承晖在身边取出纸笔来,一挥而就。写成一式两纸,叫博如签字。」
其他释义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典故
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扞王璘呴复为鸟散馀花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馀篇矣。”后因以“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2,《三字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容非常丰富。自南宋到民国,经元、明、清三朝的七百余年之中,这部书一直是儿童上学的启蒙书之一,几乎家喻户晓。但对于作者,了解的人就不多了。这部书的作者是南宋学者正应麟。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正应麟任会试主考官时发现的人才。正应麟向当时的皇帝宋理宗推荐文天祥的文章时说:“此人肝胆如铁石,文章如龟鉴。”意思是意志坚强如钢铁和石头,文章简直如同经典著作。文天祥这份殿试考卷一万多字,是不加思索一挥而就的。文章针对时弊作了全面中肯的针砭,令人读后耳目一新,有拨云见日的感受。文天祥的文章写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一方面是文思敏捷,更重要的是他平日读书之外,留心天下大事,关注民间疾苦。文天祥中状元以后,被派到江西当地方官。后来元军逼近首都临安,文天祥把家产全部卖掉,充作军晌,并亲自率领部队赶到临安,准备与元军作战。文天祥到了临安,立即被任命为右丞相,并作为南宋使臣赴元营谈判。文天祥到了元营,怒斥元军首领背信弃义。元军首领理屈辞穷,恼羞成怒,强行将文天祥扣押。文天祥千方百计从元营脱身,一路饱经艰险,到达江西,集合南宋官军,奋起抵抗元兵。他转战广东、福建,几次给敌军以沉重打击,最终因敌众我寡,不幸兵败被俘。元军将领张弘范原是宋军将领,他投降了元兵,又劝文天祥归顺。文天祥把过零丁洋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抄给他,表明心迹。全诗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了诗,知道文天祥绝不会屈服,便将文天祥押解到元朝京城大都。文天祥在押解途中几次自杀不成,绝食七天七夜没有饿死。在狱中还写下《正气歌》,这首诗现在读起来还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终因宁死不降被元兵杀害,以他自身的壮举谱写了又一首“正气歌”。
出处
宋·朱弁《曲洧旧闻》:“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近反义词
一挥而就造句
1.我给本地的报纸写文章只用半小时就可一挥而就
2.他深吸一口气,提起毛笔一挥而就写出了四个道劲有力的大字。
3.只看大师拿起笔,一挥而就,春联就写好了。
4.他拿起笔,蘸饱了墨,一首七律,一挥而就
5.她不假思索,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6.犹豫了片刻之后,他绝然的拿起钢笔,一挥而就,在文件上签上了他的名字。
7.真话最好说,一挥而就,怎样表达都是真的。
8.章具豪放不羁之才,行文如天马行空,恣意驰骋,连下联中重用两“心”字亦未加注意,可能是秉笔愤书,一挥而就所致。
9.他用笔坦然利落,一挥而就,从而显现出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10.我没有那一挥而就的才气,这篇文章容我仔细琢磨,几天后才能完成。
一挥而就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