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荆门
jīng mén

【拼音】:jīng mén

【注音】:ㄐ一ㄥㄇㄣˊ

【结构】:荆(左右结构)门(独体结构)

【简体】:荆门

【繁体】:荊門

字义分解
荆门的解释
词语解释
荆门Jīngmén。(1)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面积35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11万。焦枝铁路穿过市区。是石油化工城市。荆门[jīngmén]⒈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面积35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11万。焦枝铁路穿过市区。是石油化工城市。英Jingmen;
基础解释
荆门Jīngmén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面积平方公里,市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焦枝铁路穿过市区。是石油化工城市
引证解释
⒈柴门。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韩康伯?’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故殷作《誄》云:‘荆门昼掩,闲庭晏然。’”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室迷夏草,径惑春苔。”⒉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隔江和虎牙山相对。江水湍急,形势险峻。古为巴蜀荆吴之间要塞。引《后汉书·公孙述传》:“又遣田戎及大司徒任满……等拔巫及夷陵、夷道,因据荆门。十一年,征南大将军岑彭攻之,满等大败,述将王政斩满首降于彭。”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使水而可恃,则洞庭无三苗之墟,子阳无荆门之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江水又东歷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闇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石,此二山楚之西塞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宋陆游《入蜀记》卷六:“过荆门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崭巖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矣……荆门者,当以险固得名。”⒊指荆州。引唐王维《寄荆州张丞相》诗:“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荆门。”赵殿成笺注:“唐人多呼荆州为荆门。文人称谓如此,不仅指荆门一山矣。”
网络解释
荆门荆门,湖北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荆楚门户”之称,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分别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介于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
综合释义
柴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韩康伯?’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故殷作《誄》云:‘荆门昼掩,闲庭晏然。’”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室迷夏草,径惑春苔。”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隔江和虎牙山相对。江水湍急,形势险峻。古为巴蜀荆吴之间要塞。《后汉书·公孙述传》:“又遣田戎及大司徒任满……等拔巫及夷陵、夷道,因据荆门。十一年,征南大将军岑彭攻之,满等大败,述将王政斩满首降于彭。”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使水而可恃,则洞庭无三苗之墟,子阳无荆门之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江水又东歷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闇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石,此二山楚之西塞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宋陆游《入蜀记》卷六:“过荆门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崭巖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矣……荆门者,当以险固得名。”指荆州。唐王维《寄荆州张丞相》诗:“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荆门。”赵殿成笺注:“唐人多呼荆州为荆门。文人称谓如此,不仅指荆门一山矣。”荆门[用木柴做成的门。#####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山名。(@@@@@)位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与虎牙山相对。形势险要,自古为重要关塞。(@@@@@)位于湖北省荆门县南。县名。位于湖北省境中部,介于漳水、汉水之间,荆山山脉东南。]用木柴做成的门。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山名。(@@@@@)位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与虎牙山相对。形势险要,自古为重要关塞。(@@@@@)位于湖北省荆门县南。县名。位于湖北省境中部,介于漳水、汉水之间,荆山山脉东南。
汉语大词典
(1).柴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韩康伯?’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复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故殷作《诔》云:‘荆门昼掩,闲庭晏然。’”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室迷夏草,径惑春苔。”(2).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隔江和虎牙山相对。江水湍急,形势险峻。古为巴蜀荆吴之间要塞。《后汉书·公孙述传》:“又遣田戎及大司徒任满……等拔巫及夷陵、夷道,因据荆门。十一年,征南大将军岑彭攻之,满等大败,述将王政斩满首降于彭。”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使水而可恃,则洞庭无三苗之墟,子阳无荆门之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闇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石,此二山楚之西塞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宋陆游《入蜀记》卷六:“过荆门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崭岩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矣……荆门者,当以险固得名。”(3).指荆州。唐王维《寄荆州张丞相》诗:“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赵殿成笺注:“唐人多呼荆州为荆门。文人称谓如此,不仅指荆门一山矣。”
国语辞典
用木柴做成的门。荆门[jīngmén]⒈用木柴做成的门。引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⒉山名。(1)​位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与虎牙山相对。形势险要,自古为重要关塞。(2)​位于湖北省荆门县南。⒊县名。位于湖北省境中部,介于漳水、汉水之间,荆山山脉东南。
辞典修订版
用木柴做成的门。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山名。(1)位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与虎牙山相对。形势险要,自古为重要关塞。(2)位于湖北省荆门县南。县名。位于湖北省境中部,介于漳水、汉水之间,荆山山脉东南。
其他释义
1.柴门。2.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隔江和虎牙山相对。江水湍急,形势险峻。古为巴蜀荆吴之间要塞。3.指荆州。
荆门造句
1.雪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近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2.湖北荆门掇刀区国税局在“营改增”工作中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探寻基层工作思路,狠抓收入组织,努力提升“营改增”工作。
3.中国大陆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的邮政编码是。
4.采用网格布点法对荆门市城区降尘进行普查性监测,采用类比法进行数据分析。
5.太师饼又名茶花点心,是湖北省荆门的汉族传统名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以熟面粉、砂糖、桂花、茶花、桔饼、桃仁、冬瓜糖为馅。
6.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大破之于荆门,俘斩十分之七八,黄巢与尚让收余众渡江东走,这时刘巨容以“朝廷无信”。
7.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大破之於荆门,俘斩十分之七八,黄巢与尚让收余众渡江东走,这时刘巨容以“朝廷无信”。
8.曹众也没催我离婚,带着我、婆婆、孩子一起到荆门城关工作生活。
9.正在带队巡逻的荆门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毛良雄,在不远处的巡逻签到点签到后,看到此景,感觉此人行为异常,怀疑是冒充和尚行骗。
10.荆门市博物馆一名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器皿可以肯定是现代盗墓贼所遗留的作案工具,各厢室之间的毁损也极有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荆门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