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理解
lǐ jiě

【拼音】:lǐ jiě

【注音】:ㄌ一ˇㄐ一ㄝˇ

【词性】:动词。

【结构】:理(左右结构)解(左右结构)

【简体】:理解

【繁体】:理解

字义分解
理解的解释
词语解释
理解lǐjiě。(1)据理了解。理解[lǐjiě]⒈据理了解。英understand;comprehend;apprehend;follow;grasp;perceive;
基础解释
(动)懂得;了解:~得非常透彻。[近]了解|领会。[反]误解。
引证解释
⒈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引宋苏轼《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信矣。”元刘将孙《登仕郎赣州路同知宁都州事萧公行状》:“纷紜蜂舞,未易缕析而理解者。”⒉从道理上了解。引《宋史·儒林传三·林光朝》:“﹝光朝﹞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⒊指了解,认识。引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六合之内,固无奇不有,而此则尤难理解者矣。”毛泽东《实践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⒋说理分析。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生员於考试经古场,童生於府县覆试场,添《性理论》一篇,命题在濂、洛、关、闽书中,理解明晰,拔置前列。”⒌见解。引许地山《补破衣的老妇人》:“他凑合多少地方的好意思,等用得着时,就把它们编连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理解。”钱锺书《围城》七:“他很喜欢汪太太,因为她有容貌,有理解,此地只她一个女人跟自己属于同一社会。”
网络解释
理解理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lǐjiě,意思是了解、明白。
综合释义
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宋苏轼《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信矣。”元刘将孙《登仕郎赣州路同知宁都州事萧公行状》:“纷紜蜂舞,未易缕析而理解者。”从道理上了解。《宋史·儒林传三·林光朝》:“﹝光朝﹞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指了解,认识。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六合之内,固无奇不有,而此则尤难理解者矣。”毛泽东《实践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说理分析。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生员於考试经古场,童生於府县覆试场,添《性理论》一篇,命题在濂、洛、关、闽书中,理解明晰,拔置前列。”见解。许地山《补破衣的老妇人》:“他凑合多少地方的好意思,等用得着时,就把它们编连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理解。”钱锺书《围城》七:“他很喜欢汪太太,因为她有容貌,有理解,此地只她一个女人跟自己属于同一社会。”
网友释义
简意为了解、明白。他意有:1.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宋·苏轼《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信矣。”2.从道理上了解。《宋史·儒林传三·林光朝》:“(光朝)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3.指了解,认识。毛泽东《实践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4.说理分析。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生员於考试经古场,童生於府县覆试场,添《性理论》一篇,命题在濂、洛、关、闽书中,理解明晰,拔置前列。”5.见解。
汉语大词典
(1).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宋苏轼《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信矣。”元刘将孙《登仕郎赣州路同知宁都州事萧公行状》:“纷纭蜂舞,未易缕析而理解者。”(2).从道理上了解。《宋史·儒林传三·林光朝》:“﹝光朝﹞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3).指了解,认识。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六合之内,固无奇不有,而此则尤难理解者矣。”毛泽东《实践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4).说理分析。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生员于考试经古场,童生于府县覆试场,添《性理论》一篇,命题在濂、洛、关、闽书中,理解明晰,拔置前列。”(5).见解。许地山《补破衣的老妇人》:“他凑合多少地方的好意思,等用得着时,就把它们编连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理解。”钱钟书《围城》七:“他很喜欢汪太太,因为她有容貌,有理解,此地只她一个女人跟自己属于同一社会。”
国语辞典
了解、明白事理。理解[lǐjiě]⒈了解、明白事理。引《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林光朝传》:「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近明白理会了解领会领悟⒉能以自己的口语、文字或其他符号,将已知的事实与原理、原则作成解释,称为「理解」。英语tocomprehend,tounderstand,comprehension,understanding德语Verstehen法语comprendre(lesraisonsdeqqn)​
辞典修订版
了解、明白事理。《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林光朝传》:「然未尝着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能以自己的口语、文字或其他符号,将已知的事实与原理、原则作成解释,称为「理解」。
辞典简编版
了解、明白。 【造句】上课时若有不能理解的地方,要勇于发问。
其他释义
懂;了解:互相~ㄧ加深~ㄧ你的意思我完全~。
近反义词
理解造句
1.王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我们很容易理解
2.我们常说“理解万岁”,因为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
3.佶屈聱牙的古书对青年人实在不易理解
4.只有理解了词语的含义,才能用词语造句。
5.要理解一句话的意义,首先必须弄懂每个词语的意义。
6.课文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语句,要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7.这样的理解无异于海市蜃楼。
8.我真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老是必须看这些装模作样的电影。
9.他做了好事却不被理解,心里很苦恼。
10.他把我那句话的意思理解错了。
理解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