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附丽
fù lì

【拼音】:fù lì

【注音】:ㄈㄨˋㄌ一ˋ

【结构】:附(左右结构)丽(上下结构)

【简体】:附丽

【繁体】:附麗

字义分解
附丽的解释
词语解释
依附;附着:无所~。附丽[fùlì]⒈〈书〉依附;附着:无所附丽。
引证解释
⒈附着;依附。引《文选·左思<魏都赋>》:“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李善注:“言不曾与众庶翼戴上者,等其威仪,而附著於大中之道也。”唐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而慈亲在堂,如日将暮,遂乃甘心附丽,乘便归寧。”《金史·杨伯雄传》:“君子受知於人当以礼进,附丽奔走,非素志也。”鲁迅《华盖集续编·记谈话》:“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网络解释
附丽附丽,附着;依附。
综合释义
附丽,附着;依附。《文选·左思<魏都赋>》:“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李善注:“言不曾与众庶翼戴上者,等其威仪,而附著於大中之道也。”唐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而慈亲在堂,如日将暮,遂乃甘心附丽,乘便归寧。”《金史·杨伯雄传》:“君子受知於人当以礼进,附丽奔走,非素志也。”鲁迅《华盖集续编·记谈话》:“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网友释义
含义附着;依附。
汉语大词典
附着;依附。《文选·左思〈魏都赋〉》:“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李善注:“言不曾与众庶翼戴上者,等其威仪,而附著于大中之道也。”唐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而慈亲在堂,如日将暮,遂乃甘心附丽,乘便归宁。”《金史·杨伯雄传》:“君子受知于人当以礼进,附丽奔走,非素志也。”鲁迅《华盖集续编·记谈话》:“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国语辞典
依附。附丽[fùlì]⒈依附。引《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刘毅叛换,负衅西夏,凌上罔主,志肆奸暴,附丽协党,扇荡王畿。」《文选·左思·魏都赋》:「附丽皇极,思禀正朔。」
辞典修订版
依附。《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刘毅叛换,负衅西夏,凌上罔主,志肆奸暴,附丽协党,扇荡王畿。」《文选.左思.魏都赋》:「附丽皇极,思禀正朔。」
其他释义
〈书〉依附;附着:无所~。
附丽造句
1.而一个女孩子,如果她的光彩没有了事业的附丽,当她被叫做“女人”。
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3.用典作为比兴之一种,常常会给读者洄溯典源、猜详每个词所包含的隐喻带来某种难度,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一种隐喻性思考附丽于整个阅读过程。
4.我知道,如果没有别离,成长也就无所附丽
5.若没有离别,成长也就无所附丽
6.女权应该很清楚,爱的对象不在了,我们无处附丽
7.生是比死更加艰难的事情,却也因这艰难而更加值得珍重。身上已经沾染着他人的感情交付与恳切思念,又欠着深深情谊,脱身离去,自然是不仁不义。但凡只有勇敢担当起生之负荷与优美的人,其死才将有所附丽
8.在残酷竞争的世界,一个民族,首先需要的是猛兽般的勇气和性格,无此前提,智慧和文化则无以附丽。民族性格一旦衰弱,就只能靠和亲、筑长城、投降称臣当顺民和超过鼠兔的繁殖力,才能让自己苟活下来。
9.你的存在,是夜风遁走的回声。反复荡漾几次,终归永久地寂灭。可曾知道因了这遥远,我的成长才有所附丽
10.西湖处处都在他眼里又变得可人起来了,即便是在孤山后面发现一个水潭,在他笔下也是———“浮红涨绿,俨然织锦,阳光自林隙来,附丽其上,益增娟媚。
附丽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