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吴蜀
wú shǔ

【拼音】:wú shǔ

【注音】:ㄨˊㄕㄨˇ

【结构】:吴(上下结构)蜀(上下结构)

【繁体】:吳蜀

字义分解
吴蜀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泛指吴地与蜀地。吴蜀[wúshǔ]⒈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⒉泛指吴地与蜀地。
引证解释
⒈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引《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説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晋书·愍帝纪论》:“王弥者,青州之散吏也……新起之寇,乌合之众,非吴蜀之敌也。”⒉泛指吴地与蜀地。引《宋史·儒林传六·陈亮》:“夫吴蜀天地之偏气,钱塘又吴之一隅。”
网络解释
吴蜀(三国时期的吴国和蜀国)吴蜀是汉语词,读作wúshǔ,释义为三国时期的吴国与蜀国。
综合释义
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説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晋书·愍帝纪论》:“王弥者,青州之散吏也……新起之寇,乌合之众,非吴蜀之敌也。”泛指吴地与蜀地。《宋史·儒林传六·陈亮》:“夫吴蜀天地之偏气,钱塘又吴之一隅。”
汉语大词典
(1).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晋书·悯帝纪论》:“王弥者,青州之散吏也……新起之寇,乌合之众,非吴蜀之敌也。”(2).泛指吴地与蜀地。《宋史·儒林传六·陈亮》:“夫吴蜀天地之偏气,钱塘又吴之一隅。”
其他释义
1.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2.泛指吴地与蜀地。
吴蜀造句
1.不过数年,中国日盛,吴蜀二国必自相残害,那时图之,岂非胜算?乞陛下裁之!
2.当今天下扰攘,而鼎足之势已成,曹魏一家独大,妄图以优势兵力消灭吴蜀,一统江山。
3.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 
4.楚之成,吴、蜀之约,咸口血未乾,而寻背之。
5.当今天下扰攘,而鼎足之势已成,曹魏一家独大,妄图以优势兵力消灭吴蜀,一统江山。(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吴蜀造句)
6.楚之成,吴、蜀之约,咸口血未乾,而寻背之。https://www.chazidian.com/zj-358367/造句网
7.楚之成,吴、蜀之约,咸口血未乾,而寻背之。(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
吴蜀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