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宪台
xiàn tái

【拼音】:xiàn tái

【注音】:ㄒ一ㄢˋㄊㄞˊ

【结构】:宪(上下结构)台(上下结构)

【简体】:宪台

【繁体】:憲臺

字义分解
宪台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2.旧时对上官的尊称。宪台[xiàntái]⒈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⒉旧时对上官的尊称。
基础解释
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旧时对上官的尊称。
引证解释
⒈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引汉应劭《汉官仪·宪台》:“汉御史府,后汉改称宪臺。”《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於陪隶之中,奉职宪臺,擢授戎校。”《隋书·文学传序》:“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故宪臺执法,屡飞霜简。”唐白居易《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新唐书·百官志三》:“龙朔二年,改御史臺曰宪臺。”⒉旧时对上官的尊称。引清袁枚《随园随笔·称谓》:“鄂西林相公云:‘唐龙朔二年改御史臺为宪臺,是宪臺之称,内惟都御史,外惟总督巡抚当之耳。今通称司、道、府为宪臺,误矣。’余按……唐虽改御史臺为宪臺,而亦改中书为西臺,祕书为堑臺,不专以御史所属为臺,则以宪臺称上官,似可通融。”《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见黄人瑞立在东墙下,步上前来,请了一个安,説道:‘老宪臺,受惊不小!’”
网络解释
宪台宪台,汉语词汇。
释义
官署名。汉称御史所居官署为宪台。唐龙朔二年(662年),改御史台为宪台,咸亨元年(670年)冬复旧称。御史官职的通称。后亦用为地方官吏对知府以上长官的尊称。
综合释义
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汉应劭《汉官仪·宪台》:“汉御史府,后汉改称宪臺。”《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於陪隶之中,奉职宪臺,擢授戎校。”《隋书·文学传序》:“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故宪臺执法,屡飞霜简。”唐白居易《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新唐书·百官志三》:“龙朔二年,改御史臺曰宪臺。”旧时对上官的尊称。清袁枚《随园随笔·称谓》:“鄂西林相公云:‘唐龙朔二年改御史臺为宪臺,是宪臺之称,内惟都御史,外惟总督巡抚当之耳。今通称司、道、府为宪臺,误矣。’余按……唐虽改御史臺为宪臺,而亦改中书为西臺,祕书为堑臺,不专以御史所属为臺,则以宪臺称上官,似可通融。”《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见黄人瑞立在东墙下,步上前来,请了一个安,説道:‘老宪臺,受惊不小!’”宪台[xiàntái]御史治事的地方。参见「御史台」条。属吏对长官的尊称。《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 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汉语大词典
(1).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汉应劭《汉官仪·宪台》:“汉御史府,后汉改称宪台。”《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于陪隶之中,奉职宪台,擢授戎校。”《隋书·文学传序》:“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故宪台执法,屡飞霜简。”唐白居易《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台文法地,翰林清切司。”《新唐书·百官志三》:“龙朔二年,改御史台曰宪台。”(2).旧时对上官的尊称。清袁枚《随园随笔·称谓》:“鄂西林相公云:‘唐龙朔二年改御史台为宪台,是宪台之称,内惟都御史,外惟总督巡抚当之耳。今通称司、道、府为宪台,误矣。’余按……唐虽改御史台为宪台,而亦改中书为西台,秘书为堑台,不专以御史所属为台,则以宪台称上官,似可通融。”《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见黄人瑞立在东墙下,步上前来,请了一个安,说道:‘老宪台,受惊不小!’”
国语辞典
御史治事的地方。参见「御史台」条。宪台[xiàntái]⒈御史治事的地方。参见「御史台」条。⒉属吏对长官的尊称。引《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辞典修订版
御史治事的地方。参见「御史台」条。属吏对长官的尊称。《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 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宪台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