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法帖
fǎ tiè

【拼音】:fǎ tiè

【注音】:ㄈㄚˇㄊ一ㄝˋ

【结构】:法(左右结构)帖(左右结构)

【简体】:法帖

【繁体】:法帖

字义分解
法帖的解释
词语解释
名家书法的范本。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法帖[fǎtiè]⒈名家书法的范本。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
引证解释
⒈名家书法的范本。引宋曹士冕《法帖谱系·杂说上》:“太宗皇帝时,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蹟,集为法帖十卷,鏤板而藏之。”明张居正《拟日讲仪注疏》:“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二王帖》:乃南宋丹阳许开所刻,世不多见,所传皆吴江重刻本也。前有右军、大令像,取诸法帖中二王书,鉤摹上石,而逐帖释文於后。”⒉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引《水浒传》第六回:“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水浒传》第六回:“次早,清长老陞法座,押了法帖,委智深管菜园。”
网络解释
法帖中国书法艺术载体之一。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大都将文字书写在竹或木制成的薄而细长的片上,称简牍或简书;或者书写在丝织品上,称为帖。在造纸发明以后,凡书写在纸或丝织品上的、篇幅较小的文字均称之为帖。
综合释义
名家书法的范本。宋曹士冕《法帖谱系·杂说上》:“太宗皇帝时,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蹟,集为法帖十卷,鏤板而藏之。”明张居正《拟日讲仪注疏》:“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二王帖》:乃南宋丹阳许开所刻,世不多见,所传皆吴江重刻本也。前有右军、大令像,取诸法帖中二王书,鉤摹上石,而逐帖释文於后。”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水浒传》第六回:“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水浒传》第六回:“次早,清长老陞法座,押了法帖,委智深管菜园。”法帖[fǎtiè]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法帖[fǎtiè]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
汉语大词典
名家书法的范本。宋曹士冕《法帖谱系·杂说上》:“太宗皇帝时,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迹,集为法帖十卷,镂板而藏之。”明张居正《拟日讲仪注疏》:“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二王帖》:乃南宋丹阳许开所刻,世不多见,所传皆吴江重刻本也。前有右军、大令像,取诸法帖中二王书,钩摹上石,而逐帖释文于后。”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水浒传》第六回:“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水浒传》第六回:“次早,清长老升法座,押了法帖,委智深管菜园。”
国语辞典
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法帖[fǎtiè]⒈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引《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⒉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引《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法帖[fǎtiè]⒈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引《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⒉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引《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辞典修订版
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辞典简编版
供人临摹或欣赏的书法拓印本。 【造句】初学书法的人,可从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法帖学起。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
其他释义
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
法帖造句
1.从宋代开始,把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
2.者姓氏,所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名家法帖,首列帝王诸书为一卷,次列篆隶为一卷,次列正书为四卷,次列行书为六卷,次列草书为七卷,末列分书为一卷,后附制诰。
3.如果你用现在的羊毫笔去临习宋人以前的法帖,肯定很难奏效,即使临习也缺少古人的那种精神。
4.临行书,二王当然是不二法帖,通临了一遍,总感觉不得其法。
5.习惯晚饭后,翻捡摩挲王蘧常先生法帖书刊,或择糙纸羊毫,搦管迂行临习“蘧字”以消长夜。
6.火影之鸣人忍法帖最新章节试阅。
7.“莲池书院法帖与涿州快雪堂法帖和正定秋碧堂法帖并称为燕赵三大法帖,那两种基本上没有原刻留存下来。
8.于书法,我是外行,却也数度前往观瞻,拜领千年法帖透出的魏晋风度。
9.内外装修的富丽堂皇,殿外盆栽精致奇花异木无数,殿内雕梁画栋名人法帖陈列,当真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10.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广涉历代名碑法帖,精研汉碑,熔古铸今,以行隶名世。
法帖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