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诸夏
zhū xià

【拼音】:zhū xià

【注音】:ㄓㄨㄒ一ㄚˋ

【结构】:诸(左右结构)夏(上下结构)

【简体】:诸夏

【繁体】:諸夏

字义分解
诸夏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对中国的泛称。诸夏[zhūxià]⒈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⒉指中国。
基础解释
古代对中国的泛称。
引证解释
⒈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引《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暱,不可弃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灭国十五有餘,独先诸夏,鲁晋俱诸夏也。”⒉指中国。引明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曇之书,能入诸夏,而宣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郭沫若《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网络解释
诸夏(修戈著网络小说)《诸夏》是网络小说家修戈缩写的一部穿越小说连载于起点中文网。诸夏即周朝时华夏,与蛮夷戎狄四夷区分。内容介绍这是一个无限黑暗的年代,山河破碎,军阀混战,匪贼遍地,列强横行。
释义
1、周代分封的“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
综合释义
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暱,不可弃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灭国十五有餘,独先诸夏,鲁晋俱诸夏也。”指中国。明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曇之书,能入诸夏,而宣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郭沫若《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网友释义
诸夏,汉语词汇。拼音:zhūxià释义:1、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2.指中原,中国。3.汉族前身,同华夏。
汉语大词典
(1).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灭国十五有馀,独先诸夏,鲁晋俱诸夏也。”(2).指中国。明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昙之书,能入诸夏,而宣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郭沫若《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国语辞典
古代对中国的泛称。封建时代,天子之下,诸侯国很多,故称为「诸夏」。诸夏[zhūxià]⒈古代对中国的泛称。封建时代,天子之下,诸侯国很多,故称为「诸夏」。引《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以服事诸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辞典修订版
古代对中国的泛称。封建时代,天子之下,诸侯国很多,故称为「诸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以服事诸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其他释义
1.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2.指中国。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诸夏造句
1.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2.及其窃位南面,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毒流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
3.楚国的地租制度一开始便与中原诸夏不尽相同,至战国中期已成为新兴地主阶级向农民转嫁自己沉重赋税负荷的重要手段。
4.闻文、武受命,伐不义以安诸侯大夫,未闻弊诸夏以役夷、狄也。
5.库尔干吐火罗诸夏的戎事,傅孟真先生考曰“统是和夷人的斗争”。
6.蚩尤既就有外国,稔知诸夏九黎终不能并存于世。 
7.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诸夏”已经全然忘却了这个美好的名字所象征的优雅的文化传统。
8.圣德隆茂,光被四表,诸夏乂清,幽荒率从。
9.涂虽曲而通诸夏则由诸,川虽曲而通诸海则由诸。
10.蒙阴县坦埠镇诸夏社区居民蹇兆胜,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
诸夏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