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指共同赴敌者。同仇[tóngchóu]⒈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指共同赴敌者。
基础解释
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指共同赴敌者。
引证解释
⒈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引《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初,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清陈梦雷《李葆甫传》:“吾义不与贼俱生,孰能与我同仇者乎?”周恩来《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直影响了全所。”⒉指共同赴敌者。引朱德《出太行》诗:“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网络解释
同仇(词语)“同仇”是出自《诗·秦风·无衣》、《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东周列国志》的词语,表示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在朱德《出太行》诗中也指共同赴敌者。现在是指共同敌人和共同的仇恨
综合释义
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初,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清陈梦雷《李葆甫传》:“吾义不与贼俱生,孰能与我同仇者乎?”周恩来《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直影响了全所。”指共同赴敌者。朱德《出太行》诗:“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同仇[tóngchóu]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资治通监.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汉语大词典
(1).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初,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清陈梦雷《李葆甫传》:“吾义不与贼俱生,孰能与我同仇者乎?”周恩来《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直影响了全所。”(2).指共同赴敌者。朱德《出太行》诗:“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国语辞典
语出《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同仇[tóngchóu]⒈语出比喻一致对付仇敌。引《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辞典修订版
语出《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资治通监.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其他释义
1.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2.指共同赴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