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创痍
chuāng yí

【拼音】:chuāng yí

【注音】:ㄔㄨㄤ一ˊ

【结构】:创(左右结构)痍(半包围结构)

【简体】:创痍

【繁体】:創痍

字义分解
创痍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创夷'。创伤。指受伤之人。指战祸造成的破坏。
基础解释
亦作/'创夷/',见/'创痍/'。创伤。指受伤之人。指战祸造成的破坏。
引证解释
⒈亦作“创夷”。⒉创伤。引《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高帝蒙霜露,沬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创痍,以为子孙成万世之业,艰难危苦甚矣。”《三国志·吴志·程普传》:“攻城野战,身被创夷。”⒊指受伤之人。引《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於幽冥,创痍被於草棘。”⒋指战祸造成的破坏。引《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摇动天下。”《新唐书·冯盎传》:“天下初定,创夷未復,大兵之餘,疫癘方作。”王闿运《胡公祠碑》:“创夷在侧,兵革不息。”
网络解释
创痍创痍,汉语词汇。
释义
1、创伤。2、也指受伤的人。3、比喻人民遭受的战祸、疾苦。
综合释义
亦作“创夷”。创伤。《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高帝蒙霜露,沬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创痍,以为子孙成万世之业,艰难危苦甚矣。”《三国志·吴志·程普传》:“攻城野战,身被创夷。”指受伤之人。《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於幽冥,创痍被於草棘。”指战祸造成的破坏。《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摇动天下。”《新唐书·冯盎传》:“天下初定,创夷未復,大兵之餘,疫癘方作。”王闿运《胡公祠碑》:“创夷在侧,兵革不息。”创痍[chuāngyí]伤也。与「伤夷」、「伤痍」、「创夷」同,俗作疮痍。《史记·季布传》:「于今创痍未瘳。」;《汉书·淮南厉王长传》:「身被创痍。」师古注:「痍音夷。」;《后汉书·袁谭传》:「冤魂痛于幽冥,创痍被于草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身被创痍。」;《三国志·吴书·程普传》:「攻城死战,身被创夷。」;《晋书·八王成都王颖传》:「百姓创痍,饥饿冻馁。」;《晋书·卫瓘传》「身被创痍。」;《宋书·王懿传》:「士卒创痍。」
汉语大词典
亦作“创夷”。(1).创伤。《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高帝蒙霜露,沬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创痍,以为子孙成万世之业,艰难危苦甚矣。”《三国志·吴志·程普传》:“攻城野战,身被创夷。”(2).指受伤之人。《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创痍被于草棘。”(3).指战祸造成的破坏。《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新唐书·冯盎传》:“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馀,疫疠方作。”王闿运《胡公祠碑》:“创夷在侧,兵革不息。”
其他解释
伤也。与「伤夷」、「伤痍」、「创夷」同,俗作疮痍。《史记·季布传》:「于今创痍未瘳。」;《汉书·淮南厉王长传》:「身被创痍。」师古注:「痍音夷。」;《后汉书·袁谭传》:「冤魂痛于幽冥,创痍被于草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身被创痍。」;《三国志·吴书·程普传》:「攻城死战,身被创夷。」;《晋书·八王成都王颖传》:「百姓创痍,饥饿冻馁。」;《晋书·卫瓘传》「身被创痍。」;《宋书·王懿传》:「士卒创痍。」
其他释义
1.亦作'创夷'。2.创伤。3.指受伤之人。4.指战祸造成的破坏。
创痍造句
1.照着这条几经恶战创痍满目的长街。
2.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末乱离,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身被创痍,勤劳艰难,危苦甚矣。
3.当年,鱼米之乡的肥饶之地,在人口压力和自然灾害面前变得满目创痍,饥饿的恐慌笼罩在环太湖沿线的城乡。
4.一瞬间,山摇地动,飞沙走石,楼倾屋覆,数万生灵被掩埋在厚重瓦砾和无边黑暗之中;一时间,家园变色,创痍满目,垣残壁断,草木同悲。
创痍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