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寄庄
jì zhuāng

【拼音】:jì zhuāng

【注音】:ㄐ一ˋㄓㄨㄤ

【结构】:寄(上下结构)庄(半包围结构)

【繁体】:寄莊

字义分解
寄庄的解释
词语解释
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明至清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寄庄[jìzhuāng]⒈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明至清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
引证解释
⒈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明至清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引陈子壮辑《昭代经济言》卷三载明唐龙《均田役疏》:“江西有等巨室,平时置买田产,遇造册时……有暗袭京官方面进士、举人脚色捏作寄庄者。在册不过纸上之捏,在户尤皆空中之影。”《清文献通考·田赋三》引雍正七年谕:“直省有寄庄寄粮之弊,悉令改正。先是直隶地方,有寄庄寄粮之名,往往地寄此处,粮寄他处。”
网络解释
寄庄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明清地主为逃避赋役而采用易地易名办法设置的田庄。他们或是把田庄设置在外地,以逃避本籍赋役;或是借用外地官僚的名义,在本地设置田庄,这就是所谓的寄庄。
综合释义
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明至清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陈子壮辑《昭代经济言》卷三载明唐龙《均田役疏》:“江西有等巨室,平时置买田产,遇造册时……有暗袭京官方面进士、举人脚色捏作寄庄者。在册不过纸上之捏,在户尤皆空中之影。”《清文献通考·田赋三》引雍正七年谕:“直省有寄庄寄粮之弊,悉令改正。先是直隶地方,有寄庄寄粮之名,往往地寄此处,粮寄他处。”寄庄[jìzhuāng]
汉语大词典
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明至清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陈子壮辑《昭代经济言》卷三载明唐龙《均田役疏》:“江西有等巨室,平时置买田产,遇造册时……有暗袭京官方面进士、举人脚色捏作寄庄者。在册不过纸上之捏,在户尤皆空中之影。”《清文献通考·田赋三》引雍正七年谕:“直省有寄庄寄粮之弊,悉令改正。先是直隶地方,有寄庄寄粮之名,往往地寄此处,粮寄他处。”
其他释义
1.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明至清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
寄庄造句
1.光是段家雇佣的农工聚居形成的寄庄子,就有大庄、二庄、施庄、刘庄、邵庄、郝店等18个之多。
寄庄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