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一甲
yī jiǎ

【拼音】:yī jiǎ

【注音】:一ㄐ一ㄚˇ

【结构】:一(独体结构)甲(独体结构)

字义分解
一甲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借指一兵一卒。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一甲[yījiǎ]⒈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借指一兵一卒。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
基础解释
1.一副铠甲。2.借指一兵一卒。3.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4.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
引证解释
⒈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⒉借指一兵一卒。引《战国策·秦策三》:“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鄢郢、汉中,禽马服之军,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阙传》:“羣盗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⒊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⒋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引《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网络解释
一甲一甲借指一兵一卒。
综合释义
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借指一兵一卒。《战国策·秦策三》:“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鄢郢、汉中,禽马服之军,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阙传》:“羣盗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汉语大词典
(1).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2).借指一兵一卒。《战国策·秦策三》:“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亡鄢郢、汉中,禽马服之军,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阙传》:“群盗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4).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绝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其他释义
1.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2.借指一兵一卒。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4.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一甲造句
1.在同年朝廷殿试中,荣获一甲二名,以大刀绝技“魁星踢斗”惊服天下,被乾隆皇帝钦点为“榜眼及第”,授封为“一等御前带刀侍卫郎”,任职终身。
2.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3.介绍了用一甲肼浓缩采样管采集空气中三肼混合气体,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出肼、一甲肼和偏二甲肼各组分的含量。
4.华理五十立江东,教工勤勉一甲子;勤奋求实育英才,产学结合促发展;化工领域人才出,两院院士拔头筹;奋发向上华理人,厚德载物存心中;今朝华诞普天庆,共祈明日天下名。
5.五十年,岁月如歌,一甲子,沧桑砥砺。五十年,华理和祖国一起成长,五十年,华理为祖国发展助力。华理,祝福您!我们因您而感动!
6.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7.明清时曾将“一甲”称为“进士及第”,“二甲”称为“进士出身”,“三甲”称为“同进士出身”。
8.主考官览卷之下,心中甚喜,认为此人抱经世之才,确是国家栋梁,当今正是用人之时,即点了一甲第一名。
9.前世百年时光,二十年懵懂无知,二十年发奋努力,近一甲子的清修专研,他确实没有经历过太多动人心魄的事情。
10.一甲子共和国经天纬地建小康社会,六十载中国人惊天动地绘和谐蓝图。
一甲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