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惊疑
jīng yí

【拼音】:jīng yí

【注音】:ㄐ一ㄥ一ˊ

【词性】:动词。

【结构】:惊(左右结构)疑(左右结构)

【简体】:惊疑

【繁体】:驚疑

字义分解
惊疑的解释
词语解释
惊讶疑惑。惊疑[jīngyí]⒈惊讶疑惑。
基础解释
(形)惊讶疑虑或疑惑:~的目光|令人~。
引证解释
⒈惊讶疑惑。引南朝宋鲍照《伤逝赋》:“忽若谓其不然,自惆悵而惊疑。”唐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一家惊疑,不为之信。”《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领三千兵于山中险要去处,多立旌旗,以壮我兵之声势,令敌人惊疑。”王统照《春雨之夜·湖畔儿语》:“在这日黄昏的冷清清的湖畔,忽然遇到他,怎不使我惊疑。”
网络解释
惊疑惊疑,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
惊讶疑惑。南朝宋鲍照《伤逝赋》:“忽若谓其不然,自惆悵而惊疑。”唐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一家惊疑,不为之信。”《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领三千兵于山中险要去处,多立旌旗,以壮我兵之声势,令敌人惊疑。”王统照《春雨之夜·湖畔儿语》:“在这日黄昏的冷清清的湖畔,忽然遇到他,怎不使我惊疑。”
网友释义
惊疑,汉语词汇。拼音:jīngyí指惊讶疑惑。出处:南朝宋鲍照《伤逝赋》:“忽若谓其不然,自惆怅而惊疑。”唐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一家惊疑,不为之信。
汉语大词典
惊讶疑惑。南朝宋鲍照《伤逝赋》:“忽若谓其不然,自惆怅而惊疑。”唐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一家惊疑,不为之信。”《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领三千兵于山中险要去处,多立旌旗,以壮我兵之声势,令敌人惊疑。”王统照《春雨之夜·湖畔儿语》:“在这日黄昏的冷清清的湖畔,忽然遇到他,怎不使我惊疑。”
国语辞典
惊恐疑惑。惊疑[jīngyí]⒈惊恐疑惑。引《水浒传·第五二回》:「军师放心,我自有破阵之法。诸军众将,勿得惊疑。」《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
辞典修订版
惊恐疑惑。《水浒传.第五二回》:「军师放心,我自有破阵之法。诸军众将,勿得惊疑。」《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
其他释义
惊讶疑惑:他脸上露出~的神色。
出处
南朝宋鲍照《伤逝赋》:“忽若谓其不然,自惆怅而惊疑。”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惊疑造句
1.山上的匪徒惊疑不安,闻讯后草木皆兵,不知所措。
2.望着林羽身后的巨剑虚影,陆辰心中惊疑,那分明是一把巨剑,却可以化身螭龙,要知道麟凤五灵,每一个都是禁忌存在,任何一个出世都足以傲视天下敌,即便是法相。
3.这个小姑娘感到多么惊疑啊!在那朵花的中心坐着一个小小的男子!——他是那么白净和透明,似乎是水晶做成的。
4.接着他将《南华经》反过来想看看书的背面,不过黄逍惊疑了一声,因为他发现,这《南华经》竟然是残本。
5.什么鸟呢?羽毛漂亮极了,褐红色的,闪着玛瑙般的光泽。像鹤,腿儿却没那么长;像鹰,身躯却没那么雄健。眼睛像墨晶那么浓黑,惊疑地望着这群陌生的孩子。它浑身充血,肌肉紧束,看得出是个历尽沧海风涛的小旅行家。
6.不知不觉,天已晚了,只见转湾抹角都是小港,一望树木无际,两岸都是荒僻所在,心中惊疑,向划船的道;“闻说陆家湾离大船泊处不过十五里,怎的还未到?”。
7.他们的闯入,虽然使人惊疑不定,却并不是飞来横祸。
8.无视掉丘艳凤的威胁,千央神色平静的,穿廊过巷,带着神色惊疑不定的古贺等人,来到古家的祠堂前。
9.这眼光是复杂的憎厌,惊疑,羞愧,醋意,什么都有。
10.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惊疑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