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黄茅白苇
huáng máo bái wěi

【拼音】:huáng máo bái wěi

【注音】:ㄏㄨㄤˊㄇㄠˊㄅㄞˊㄨㄟˇ

【词性】:成语。

【繁体】:黃茅白葦

字义分解
黄茅白苇的解释
词语解释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黄茅白苇[huángmáobáiwěi]⒈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基础解释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和白色芦苇。比喻清一色的平庸的人或事物。
引证解释
⒈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引宋苏轼《答张文潜县丞书》:“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於生物,不同於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宋陈亮《送王仲德序》:“最后章蔡诸人以王氏之説一之,而天下靡然,一望如黄茅白苇之连错矣。”王闿运《<湘雨楼词>序》:“然观其所选,汗漫如黄茅白苇,其所作乃如嚼蜡。”柳亚子《胡寄尘诗序》:“后生小子,目不见先正之典型,耳不闻大雅之绪论,氓之蚩蚩,惟捫盘逐臭者是听;而黄茅白苇之诗派,遂遍天下矣。”⒈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引宋苏轼《答张文潜县丞书》:“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於生物,不同於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宋陈亮《送王仲德序》:“最后章蔡诸人以王氏之説一之,而天下靡然,一望如黄茅白苇之连错矣。”王闿运《<湘雨楼词>序》:“然观其所选,汗漫如黄茅白苇,其所作乃如嚼蜡。”柳亚子《胡寄尘诗序》:“后生小子,目不见先正之典型,耳不闻大雅之绪论,氓之蚩蚩,惟捫盘逐臭者是听;而黄茅白苇之诗派,遂遍天下矣。”成语解释黄茅白苇
汉语大词典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宋苏轼《答张文潜县丞书》:“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宋陈亮《送王仲德序》:“最后章蔡诸人以王氏之说一之,而天下靡然,一望如黄茅白苇之连错矣。”王闿运《〈湘雨楼词〉序》:“然观其所选,汗漫如黄茅白苇,其所作乃如嚼蜡。”柳亚子《胡寄尘诗序》:“后生小子,目不见先正之典型,耳不闻大雅之绪论,氓之蚩蚩,惟扪盘逐臭者是听;而黄茅白苇之诗派,遂遍天下矣。”
其他释义
本指盐碱地里生长的茅草和芦苇。后比喻平庸之人或物。
黄茅白苇造句
1.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登陇,西行十里,为告成镇,古告成县地。
2.造成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茅白苇、光怪陆离的创作局面。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8428/
黄茅白苇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