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不生不灭
bù shēng bù miè

【拼音】:bù shēng bù miè

【繁体】:不生不滅

【拼音】:bù shēng bù miè

字义分解
不生不灭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⒈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基础解释
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无所谓灭失。
综合释义
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九回
国语辞典
⒈ 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无所谓灭失。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不生不灭[bùshēngbùmiè]⒈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无所谓灭失。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成语解释不生不灭
辞典修订版
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无所谓灭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无所谓灭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其他释义
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出处
晋·王巾《头陁寺碑文》:“仰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不生不灭造句
1.我并不是指内在灵魂或那个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而是指生长在不同背景或环境下的人,他们所养成的个性人格和习性会有许多差异,不过他们本人还是很美,就像沙漠之花一样。
2.如果你知道如何谛观,如何感触,你就会变得不生不灭,因为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是不生不灭的。
3.我并不向所有的人展示,被我的藏在外在能量中的幻化力量所遮蔽的实相。世上无知的人无法理解我是不生不灭的。
4.尽管不生不灭,永恒存在,作为所有生灵的主,我是由于我内在的力量决定的,要以我初始的超然形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5.不老不死、不生不灭,与天地同寿,见万物生灭,无愧于上天的宠儿。
6.佛陀用生老病死四相来劝化众生,佛教的“涅槃”是一种不生不灭的永恒宁静的境界。
7.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8.真理是绝对的,所以有了物质不灭定律,所以有了佛教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受、想、行、识。
9.本来我们是没有病的,所以心经上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如果什么都没有,又怎么可能会有病?
10.以血为食,以怨为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老不朽,不生不灭,天地灭而我永恒,享受永生之孤寂。
不生不灭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