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砭针
biān zhēn

【拼音】:biān zhēn

【结构】:砭(左右结构)针(左右结构)

【繁体】:砭鍼

字义分解
砭针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见'砭针'。砭针[biānzhēn]⒈见“砭针”。
引证解释
⒈同“砭石”。参见“砭石”。引《山海经·东山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郭璞注:“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按,砭,原误作“抵”。唐柳宗元《报崔黯秀才书》:“吾不幸蚤得二病,学道以来,日思砭鍼攻熨。”宋范成大《病中》诗之二:“通身都放下,何用觅砭鍼?”
网络解释
砭针砭:[名]治病刺穴的石针。[例]古者攻病则有~(《汉书》);‚[动]用石针刺穴治病。[例]法不当~炙;ƒ[动]刺,戳。[例]铓刃甚割~;④[动]医治。[例]民瘼当谁~(王安石诗)?
网友释义
砭针,汉语词语,拼音是biānzhēn,意思是同“砭石”。参见“砭石”。
汉语大词典
亦作“砭针”。同“砭石”。《山海经·东山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郭璞注:“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按,砭,原误作“抵”。唐柳宗元《报崔黯秀才书》:“吾不幸蚤得二病,学道以来,日思砭针攻熨。”宋范成大《病中》诗之二:“通身都放下,何用觅砭针?”参见“砭石”。《汉语大词典》:砭石  拼音:biānshí(1).古代用以治痈疽、除脓血的石针。《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王冰注:“砭石,谓以石为针也。”汉桓宽《盐铁论·大论》:“是以砭石藏而不施,法令设而不用。”《南史·王僧孺传》:“侍郎全元起欲注《素问》,访以砭石。僧孺答曰:‘古人当以石为针,必不用铁。’”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持素持篇》:“粗工用砭石,病愈多出血。”(2).即窆石。石上端有孔,用以穿绳引棺下穴。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一·动石银锚》:“大禹之冢在绍兴,去城十馀里。冢上直竖一石,名曰砭石,如人家擂搥,可以动摇。”
国语辞典
中国古代用以刺扎人体穴位,或刺切脓包及放血的石针。参见「砭石」条。砭针[biānzhēn]⒈中国古代用以刺扎人体穴位,或刺切脓包及放血的石针。参见「砭石」条。引唐·柳宗元〈报崔黯秀才书〉:「吾不幸蚤得二病,学道以来,日思砭针攻熨。」
砭针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