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一派
yī pài

【拼音】:yī pài

【注音】:一ㄆㄞˋ

【结构】:一(独体结构)派(左右结构)

【简体】:一派

【繁体】:一派

字义分解
一派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一派yīpài。(1)一条支流;一条水流。(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3)一片;一阵。一派[yīpài]⒈一条支流;一条水流。例一派死水。英tributary;⒉一个流派;一个派别。例中立的一派。英school;⒊一片;一阵。例一派谎言。英acropof;
基础解释
1.具有相同特征的一个类别或宗派。2.一片;一阵。
引证解释
⒈一条支流;一条水流。引唐刘威《黄河赋》:“惟天河之一派,独殊类於百川。”《宋史·河渠志四》:“内庭池籞既多,患水不给,又於西南水磨引索河一派,架以石渠絶汴,南北筑堤,导入天源河以助之。”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吾闽建安一派溪源,自武夷九曲来,一泻千里,清可以鉴。”叶圣陶《倪焕之》二五:“污浊的血固然污浊了,清新的血也渐变陈旧,红殷殷的,象一派死水。”⒉一个流派;一个派别。引《朱子语类》卷九四:“程子承周子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其间又有一派,则文士及哲学家……欲衍柏拉图之共产主义,建理想的邦国。”⒊谓一类。引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⒋犹一片;一阵。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言语等。引宋戴复古《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金元好问《自题写真》诗之二:“一派春烟澹不收,渔家已许借扁舟。”元萨都剌《上杂京咏》之一:“一派萧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两个汉子道:‘小人并没此事,都是一派胡言。’”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六:“忽然间,一派急闪才过去,挨屋炸起一声落地雷。”
网络解释
一派一派是一个汉语词语,汉语词汇。
释义
1、一条支流;一条水流。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3、谓一类。4、犹一片;一阵。(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言语等。)
综合释义
一条支流;一条水流。唐刘威《黄河赋》:“惟天河之一派,独殊类於百川。”《宋史·河渠志四》:“内庭池籞既多,患水不给,又於西南水磨引索河一派,架以石渠絶汴,南北筑堤,导入天源河以助之。”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吾闽建安一派溪源,自武夷九曲来,一泻千里,清可以鉴。”叶圣陶《倪焕之》二五:“污浊的血固然污浊了,清新的血也渐变陈旧,红殷殷的,象一派死水。”一个流派;一个派别。《朱子语类》卷九四:“程子承周子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其间又有一派,则文士及哲学家……欲衍柏拉图之共产主义,建理想的邦国。”谓一类。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犹一片;一阵。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言语等。宋戴复古《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金元好问《自题写真》诗之二:“一派春烟澹不收,渔家已许借扁舟。”元萨都剌《上杂京咏》之一:“一派萧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两个汉子道:‘小人并没此事,都是一派胡言。’”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六:“忽然间,一派急闪才过去,挨屋炸起一声落地雷。”
网友释义
一派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意思是一条支流;一条水流。
汉语大词典
(1).一条支流;一条水流。唐刘威《黄河赋》:“惟天河之一派,独殊类于百川。”《宋史·河渠志四》:“内庭池籞既多,患水不给,又于西南水磨引索河一派,架以石渠绝汴,南北筑堤,导入天源河以助之。”明谢肇浙《五杂俎·地部一》:“吾闽建安一派溪源,自武夷九曲来,一泻千里,清可以鉴。”叶圣陶《倪焕之》二五:“污浊的血固然污浊了,清新的血也渐变陈旧,红殷殷的,象一派死水。”(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朱子语类》卷九四:“程子承周子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其间又有一派,则文士及哲学家……欲衍柏拉图之共产主义,建理想的邦国。”(3).谓一类。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4).犹一片;一阵。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言语等。宋戴复古《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金元好问《自题写真》诗之二:“一派春烟澹不收,渔家已许借扁舟。”元萨都剌《上杂京咏》之一:“一派萧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两个汉子道:‘小人并没此事,都是一派胡言。’”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六:“忽然间,一派急闪才过去,挨屋炸起一声落地雷。”
国语辞典
具有相同特征的一个类别或宗派,如:「一派胡言」、「一派斯文」。一派[yīpài]⒈具有相同特征的一个类别或宗派。引《朱子语类·卷九四·通书》:「程子承周子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红楼梦·第二回》:「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著了八九亦是这一派人物。」⒉一片。引《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方畅饮酣歌,忽听甚处风送一派乐声响喨。」《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著;随后两边芦苇亦著。」例如:「一派胡言」、「一派斯文」。近一片
辞典修订版
具有相同特徵的一个类别或宗派。《朱子语类.卷九四.通书》:「程子承周子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红楼梦.第二回》:「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亦是这一派人物。」一片,如:「一派胡言」、「一派斯文」。《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方畅饮酣歌,忽听甚处风送一派乐声响喨。」《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
辞典简编版
具有相同特徵的一个类别或系统。 【造句】这一派画家的画风新颖,用色也十分大胆。一片、一番。 【造句】一派胡言、一派斯文
其他释义
1.一条支流;一条水流。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3.谓一类。4.犹一片;一阵。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言语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派造句
1.在一个一派田园风光村庄出席一场周末宴请时,用一瓶又一瓶的勃艮第酒来庆祝法国深处的喜悦之余,他哀叹到,金融市场想要“玩弄我们于股掌之上”。
2.战乱频起,警钟长鸣,农民无地可耕,商人无利可图,人心惶惶,百业俱废,是以饿殍满地,哀鸿遍野,所见之处无不是一派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
3.这两天再提壮我国威的“华尔街中国人骑牛”事件不知道是不是合适,因为这两天股市哀鸿遍野,一派环保人士所崇尚的绿色。
4.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了。于是,家乡又进入了风雪载途的寒冬,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好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无不让人产生无限爱恋之情。
5.雅爱金华仙洞,一派苍崖飞瀑,四序景常新。
6.小时候,常跟着姐姐到农村去,看着那野草把农村的山峦、田埂,甚至把路边、墙头都绿得一派勃勃生机,自那时起,我不由得对野草产生了一种偏爱。
7.白皑皑的大雪铺盖了全城,人们高兴的像炸开了锅的蚂蚁,冲进了“阵地”互相打起了期待已久的雪仗,还有那白色的小狗在宽阔的雪地上风驰电掣般地狂奔着,有似银龙飞舞,一派欢乐的景象。
8.户外,秋日原野上一派丰收景象,往日浓荫蔽日的森林里也透进了阳光,秋高气爽,早晨雾霭蒙蒙,傍晚彩霞满天。
9.江南的冬天来得突然、但也来的干脆利落。这几天,绵绵的冬雨斜斜地交织在阴沉的天空里,灰蒙蒙的雾霭笼罩着整个滨海小城。站在楼上眺望,不远处的山丘呈现出一派仙境般的景致,一切都海市蜃楼般地虚无缥缈,却又恰恰是大自然馈赠给江南冬日最真实的画卷之一。
10.阳光柔和,夏蝉鸣噪,行人悠闲,整个县城一派的静谧安闲。
一派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