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坐部伎
zuò bù jì

【拼音】:zuò bù jì

【注音】:ㄗㄨㄛˋㄅㄨˋㄐ一ˋ

【结构】:坐(上下结构)部(左右结构)伎(左右结构)

【简体】:坐部伎

【繁体】:坐部伎

字义分解
坐部伎的解释
词语解释
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坐部伎[zuòbùjì]⒈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
引证解释
⒈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引《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閲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其乐工皆戴平幘,衣緋大袖,每色十二,在乐悬内,已上谓之坐部伎。”亦省称“坐部”。唐白居易《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网络解释
坐部伎坐部伎是中国古代舞蹈,属于唐代宫廷乐舞。在堂上表演,规模较小,舞者3~12人。以歌颂帝王功德、祝愿君主千秋万岁为内容。
综合释义
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閲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其乐工皆戴平幘,衣緋大袖,每色十二,在乐悬内,已上谓之坐部伎。”亦省称“坐部”。唐白居易《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坐部伎[zuòbùjì]机构。堂上坐奏者谓之坐部伎。与立部伎对应,同列于二部伎。其乐共六曲,计太宗朝一曲,讌乐;则天武后三曲,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玄宗二曲,龙池乐,小破阵乐。〔详见二部伎〕
汉语大词典
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其乐工皆戴平帻,衣绯大袖,每色十二,在乐悬内,已上谓之坐部伎。”亦省称“坐部”。唐白居易《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国语辞典
唐玄宗分乐为二部,堂上坐奏的称为「坐部伎」。坐部伎[zuòbùjì]⒈唐玄宗分乐为二部,堂上坐奏的称为「坐部伎」。引《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
辞典修订版
唐玄宗分乐为二部,堂上坐奏的称为「坐部伎」。《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
其他释义
1.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
坐部伎造句
1.可知坐部伎人的艺术水平是最高的.
坐部伎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