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四德
sì dé

【拼音】:sì dé

【注音】:ㄙˋㄉㄜˊ

【结构】:四(独体结构)德(左右结构)

【简体】:四德

【繁体】:四德

字义分解
四德的解释
词语解释
四德sìdé。(1)封建礼教指妇女应尊从的四种德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基础解释
1.易经乾卦元、亨、利、贞四德。2.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周礼.天官.九嫔》。3.孝、悌、忠、信。4.佛教用语。指四种特征。
引证解释
⒈指《易》“乾”卦元、亨、利、贞四德。引《易·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清颜元《存性编·明明德》:“惟先儒既开此论,遂以恶归之气质而求变化之,岂不思气质即二气四德所结聚者,乌得谓之恶?”⒉封建礼教指妇女应有的四种德行。引《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后汉书·皇后纪序》:“九嬪掌教四德。”李贤注:“四德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李季兰》:“士有百行,女唯四德。”明无名氏《金雀记·合雀》:“大凡人家大娘,听见丈夫娶妾,皆生嫉妬之心。夫人略无猜忌,欣然有喜色,可见夫人四德兼全。”清钱谦益《妻王氏加赠恭人》:“睠惟四德,胡不百年。”⒊佛教语。指大乘涅槃四功德,即常德、乐德、我德、净德。见《涅槃经》。
网络解释
四德“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综合释义
指《易》“乾”卦元、亨、利、贞四德。《易·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清颜元《存性编·明明德》:“惟先儒既开此论,遂以恶归之气质而求变化之,岂不思气质即二气四德所结聚者,乌得谓之恶?”封建礼教指妇女应有的四种德行。《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后汉书·皇后纪序》:“九嬪掌教四德。”李贤注:“四德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李季兰》:“士有百行,女唯四德。”明无名氏《金雀记·合雀》:“大凡人家大娘,听见丈夫娶妾,皆生嫉妬之心。夫人略无猜忌,欣然有喜色,可见夫人四德兼全。”清钱谦益《妻王氏加赠恭人》:“睠惟四德,胡不百年。”佛教语。指大乘涅槃四功德,即常德、乐德、我德、净德。见《涅槃经》。
汉语大词典
(1).指《易》“乾”卦元、亨、利、贞四德。《易·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清颜元《存性编·明明德》:“惟先儒既开此论,遂以恶归之气质而求变化之,岂不思气质即二气四德所结聚者,乌得谓之恶?”(2).封建礼教指妇女应有的四种德行。《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后汉书·皇后纪序》:“九嫔掌教四德。”李贤注:“四德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李季兰》:“士有百行,女唯四德。”明无名氏《金雀记·合雀》:“大凡人家大娘,听见丈夫娶妾,皆生嫉妒之心。夫人略无猜忌,欣然有喜色,可见夫人四德兼全。”清钱谦益《妻王氏加赠恭人》:“眷惟四德,胡不百年。”(3).佛教语。指大乘涅槃四功德,即常德、乐德、我德、净德。见《涅槃经》。
国语辞典
易经乾卦元、亨、利、贞四德。
辞典修订版
易经乾卦元、亨、利、贞四德。《易经.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贞。」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周礼.天官.九嫔》。《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也称为「四教」、「四行」。孝、悌、忠、信。《大戴礼.卫将军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乎,中夫四德者矣哉!』」佛教用语。指四种特徵。《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三》:「唯此涅盘,具彼四德。」
其他释义
①见“三从四德”(10页)。②儒家提倡的孝、悌、忠、信四种道德。
四德造句
1.随着时代的变迁,妇女已摆脱三从四德的观念。
2.只有彻底摆脱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才能获得解放。
3.现代妇女已经摆脱三从四德的束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4.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溶化在戏曲形象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5.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点,熔解在戏曲形象中,耳濡目染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6.在我国漫长的二千年封建岁月中,妇女背负着"三从四德"的精神枷锁,举步维艰。
7.此人并没有什么实际本领,光凭三从四德混饭吃。
8.四端人人具有,扩而充之便成四德,即仁义礼智,正确荣辱观的可能性正是建立在人之本性的基础上。
9.一块清凉石,一串佛珠,牵引她穿越三百年,穿越三从四德,穿越三纲五常。
10.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四德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