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鸡鸣狗盗
jī míng gǒu dào

【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注音】:ㄐ一ㄇ一ㄥˊㄍㄡˇㄉㄠˋ

【词性】:名词、成语。

【简体】:鸡鸣狗盗

【繁体】:雞鳴狗盜

字义分解
鸡鸣狗盗的解释
词语解释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鸡鸣狗盗[jīmínggǒudào]⒈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见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引证解释
⒈亦作“鷄鸣狗盗”。见“鸡鸣狗盗”。亦作“鸡鸣狗盗”。亦作“鷄鸣狗盗”。⒉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引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汉书·游侠传》:“繇是列国公子……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清赵翼《坐守》诗:“始觉孟尝门下客,鸡鸣狗盗亦奇才。”钱锺书《围城》二:“有时得用着她们,这就是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的用意。”⒊形容行为低下卑劣。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鲁仲连固不肯与鸡鸣狗盗者伍也,汲长孺固不肯与奴颜婢膝者齿也。”徐迟《牡丹》七:“原来的那个鸡鸣狗盗的南京政府是毫无意思的,他也没有能够取而代之。”
综合释义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遮遮掩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网友释义
鸡鸣狗盗(jīmínggǒudào):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汉语大词典
亦作“鸡鸣狗盗”。见“鸡鸣狗盗”。亦作“鸡鸣狗盗”。亦作“鸡鸣狗盗”。1.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汉书·游侠传》:“繇是列国公子……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清赵翼《坐守》诗:“始觉孟尝门下客,鸡鸣狗盗亦奇才。”钱钟书《围城》二:“有时得用着她们,这就是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的用意。”(2).形容行为低下卑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鲁仲连固不肯与鸡鸣狗盗者伍也,汲长孺固不肯与奴颜婢膝者齿也。”徐迟《牡丹》七:“原来的那个鸡鸣狗盗的南京政府是毫无意思的,他也没有能够取而代之。”
国语辞典
战国时秦昭王囚孟尝君,打算加以杀害。孟尝君的门客,一个装狗入秦宫偷狐白裘;另一个学鸡叫使函谷关关门早开,孟尝君因此而脱难。典出《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后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也作「狗盗鸡鸣」。鸡鸣狗盗[jīmínggǒudào]⒈战国时秦昭王囚孟尝君,打算加以杀害。孟尝君的门客,一个装狗入秦宫偷狐白裘;另一个学鸡叫使函谷关关门早开,孟尝君因此而脱难。典出也作「狗盗鸡鸣」。引《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后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成语解释鸡鸣狗盗
辞典简编版
学鸡叫以报晓,假扮成狗以窃取物品。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卑微的技能。典出《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传》。 【造句】如果只是拥有一些鸡鸣狗盗的小本领,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成语词典版
01.《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02.唐.公乘亿〈唐太师南阳王罗公神道碑〉:「公少立奇节,倜傥不群,交结时豪,轻死重义,虽鸡鸣狗盗,靡间于交游。」03.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杂志二》:「李氏言愈丑,虏人度李终不可得,恐且得罪,遂托以他事,中夜解去。鸡鸣狗盗皆有所用,信有之。」04.《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自古说孟尝君养食客三千,鸡鸣狗盗的,多收拾在门下。」05.明.许三阶《节侠记.第二出》:「年方一十七岁,官拜太仆寺丞。结客倾时,不数鸡鸣狗盗。」
其他释义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典故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出处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被扣留在秦国;他的一个门客装狗夜入秦宫;偷盗出已经献给秦王的狐裘;送给秦王的一个爱妾;孟尝君才获得释放。又靠一个门客装鸡叫;骗开了函谷关的城门;才逃回齐国。《汉书·游侠传》:“繇(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甲;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补。”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三十三·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近反义词
鸡鸣狗盗造句
1.而且苍阳走路之间龙行虎变霸气十足,显然是非常有傲气和自信的人,这种人一般对自己要求都很高,极少愿意做那些鸡鸣狗盗的行为的,所以她才放心的招揽苍阳。
2.这些人高视阔步,一如官差办案一般,决不掩藏形迹,怎么看也不象是鸡鸣狗盗之辈。
3.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4.前面说过,白侠寒心原名奚成海,世代居住在奚楼村,家里没出过显赫的人物,也没有鸡鸣狗盗之徒,祖祖辈辈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5.如果只是拥有一些鸡鸣狗盗的小本领,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6.这又不是什么鸡鸣狗盗的事,何必鬼鬼祟祟?
7.此外,戴笠本是是打流人员出生,他还网络了社会上一批小偷、扒手、打手、地痞、瘪三之类的闲散人员,这些人虽然鸡鸣狗盗,劣迹昭彰,但技之簪,可以利用。
8.否者生子害父,生女害母,历史上出名的,有个人叫做田文,一说鸡鸣狗盗的故事,你肯定听说过,田文,也就是孟尝君。
9.王安石一反世俗之见,认为孟尝君收揽的并不是国家栋梁之才,他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而已。
10.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之徒是有道理的。刘震云 
鸡鸣狗盗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