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自贻伊戚
zì yí yī qī

【拼音】:zì yí yī qī

【注音】:ㄗˋ一ˊ一ㄑ一

【词性】:成语。

【简体】:自贻伊戚

【繁体】:自貽伊戚

字义分解
自贻伊戚的解释
词语解释
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自贻伊戚[zìyíyīqī]⒈见“自诒伊戚”。
引证解释
⒈见“自詒伊戚”。
综合释义
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无为可抵。◎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网友释义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政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汉语大词典
见“自诒伊戚”。《汉语大词典》:自诒伊戚(自诒伊戚)  拼音:zìyíyīqī自寻烦恼;自招灾殃。《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亦作“自诒伊戚”、“自贻伊戚”。《左传·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晋裴启《语林》:“胡毋彦国至相州,坐厅事断官事。尔时三秋中傍摇扇视事;其儿子先从容顾谓曰:‘彦国复何为自贻伊戚?’”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上》:“汉党锢诸公,既无申屠蟠之高识,而自贻伊戚。”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思篇三十三》:“又安知非欲秦知虽有可兴之势,要当如穆公自知其过,倾心耆老,不可力征经营,自贻伊戚耶?”见“自诒伊戚”。
国语辞典
自己招致祸患。《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有恶逆之祸,复宗绝嗣,自贻伊戚。」《隋唐演义.第五一回》:「今日弄得东飘西荡,子不认母,节不成节,乐不成乐,自贻伊戚如此。」也作「自诒伊戚」。自贻伊戚[zìyíyīqī]⒈自己招致祸患。也作「自诒伊戚」。引《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有恶逆之祸,复宗绝嗣,自贻伊戚。」《隋唐演义·第五一回》:「今日弄得东飘西荡,子不认母,节不成节,乐不成乐,自贻伊戚如此。」成语解释自贻伊戚
辞典修订版
自己招致祸患。《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有恶逆之祸,覆宗绝嗣,自贻伊戚。」《隋唐演义.第五一回》:「今日弄得东飘西荡,子不认母,节不成节,乐不成乐,自贻伊戚如此。」也作「自诒伊戚」。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自己招致祸患。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有恶逆之祸,覆宗绝嗣,自贻伊戚。隋唐演义˙第五十一回:今日弄得东飘西荡,子不认母,节不成节,乐不成乐,自贻伊戚如此。亦作自诒伊戚。
出处
《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近反义词
自贻伊戚造句
1.所有本埠各厂工友,务各照常工作,毋得轻信谣传,自贻伊戚。 
2.忽焉至此,自贻伊戚,七百之基,穷于二世。
3.从前辽东广宁诸臣妄肄欺凌,启衅召兵,自贻伊戚
4.然而责之河官不如责之疆吏,责之疆吏不如责之乡绅,盖生长聚族于斯,则痛痒相关,不敢自贻伊戚也。 
5.有些祸殃始料未及没有兆头,悄然而至全无声息,而有的则有迹可循纯属自贻伊戚,究竟难免此一身那一事不得善终!人的“心境”。
6.‘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公孝要君致衅,自贻伊戚,我岂可私相容隐么?
7.凡有车辆行人过往船艇,自应知工程所在之地,即有类岩墙之下,允而预早引避,切勿自贻伊戚,除由本局监视工程外,合行布告市民人等一体知照,此布。
8.义昧鹡鸰,奢淫自丧,虽祸由间言,亦自贻伊戚
9.使其为一己之私自贻伊戚,固无足恤。
10.忽焉至此,自贻伊戚,七百年之基,穷于二世。
自贻伊戚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