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刺笄
cì jī

【拼音】:cì jī

【注音】:ㄘˋㄐ一

【结构】:刺(左右结构)笄(上下结构)

字义分解
刺笄的解释
词语解释
战国时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妻,襄子欲并代,约代王在句注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赵王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刺。代人怜之,将所死地名为摩笄之山。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又见《史记.赵世家》。刺笄[cìjī]⒈战国时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妻,襄子欲并代,约代王在句注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赵王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刺。代人怜之,将所死地名为摩笄之山。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又见《史记·赵世家》。
引证解释
⒈战国时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妻,襄子欲并代,约代王在句注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赵王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刺。代人怜之,将所死地名为摩笄之山。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又见《史记·赵世家》。《吕氏春秋·长攻》:“襄子謁於代君而请觴之……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按,摩笄山一名磨笄山,亦名为山,在蔚州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见唐李泰等《括地志·蔚州·飞狐县》。引代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舞者操兵以鬭,尽杀其从者,因以代君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故赵氏至今有刺笄之证与‘反斗’之号。”
网络解释
刺笄刺笄(cìjī)ㄘㄧˋㄐㄧ,出自《史记·赵世家》
综合释义
战国时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妻,襄子欲并代,约代王在句注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赵王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刺。代人怜之,将所死地名为摩笄之山。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又见《史记·赵世家》。《吕氏春秋·长攻》:“襄子謁於代君而请觴之……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舞者操兵以鬭,尽杀其从者,因以代君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故赵氏至今有刺笄之证与‘反斗’之号。”按,摩笄山一名磨笄山,亦名为山,在蔚州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见唐李泰等《括地志·蔚州·飞狐县》。
汉语大词典
战国时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妻,襄子欲并代,约代王在句注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赵王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刺。代人怜之,将所死地名为摩笄之山。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又见《史记·赵世家》。《吕氏春秋·长攻》:“襄子谒于代君而请觞之……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舞者操兵以斗,尽杀其从者,因以代君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故赵氏至今有刺笄之证与‘反斗’之号。”按,摩笄山一名磨笄山,亦名为山,在蔚州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见唐李泰等《括地志·蔚州·飞狐县》。
其他释义
1.战国时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妻,襄子欲并代,约代王在句注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赵王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刺。代人怜之,将所死地名为摩笄之山。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又见《史记.赵世家》。
刺笄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