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轩岐
xuān qí

【拼音】:xuān qí

【注音】:ㄒㄨㄢㄑ一ˊ

【结构】:轩(左右结构)岐(左右结构)

【繁体】:軒岐

字义分解
轩岐的解释
词语解释
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指医术。轩岐[xuānqí]⒈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⒉指医术。
引证解释
⒈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明高启《吴县庠训导徐君善医常起人疾求诗赠之》:“解榻高斋昼日迟,坐谈周孔杂轩岐。”《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温病>序》:“是则秋分已前,皆得以热病名之;秋分已后,皆得以伤寒名之矣。此轩岐、仲景立伤寒、温病、热病之名义也。”⒉指医术。引元丁复《赠杜一元》诗:“传家况有轩岐閟,展手活人非我职。”明梁辰鱼《浣纱记·问疾》:“臣喜閲草木之书,颇解轩岐之术。”清恽敬《重刻<脉经>序》:“是书之精微博大,足以发轩岐之奥窔,通天地之门户。”
网络解释
轩岐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
综合释义
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明高启《吴县庠训导徐君善医常起人疾求诗赠之》:“解榻高斋昼日迟,坐谈周孔杂轩岐。”《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温病>序》:“是则秋分已前,皆得以热病名之;秋分已后,皆得以伤寒名之矣。此轩岐、仲景立伤寒、温病、热病之名义也。”指医术。元丁复《赠杜一元》诗:“传家况有轩岐閟,展手活人非我职。”明梁辰鱼《浣纱记·问疾》:“臣喜閲草木之书,颇解轩岐之术。”清恽敬《重刻<脉经>序》:“是书之精微博大,足以发轩岐之奥窔,通天地之门户。”
汉语大词典
(1).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明高启《吴县庠训导徐君善医常起人疾求诗赠之》:“解榻高斋昼日迟,坐谈周孔杂轩岐。”《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温病〉序》:“是则秋分已前,皆得以热病名之;秋分已后,皆得以伤寒名之矣。此轩岐、仲景立伤寒、温病、热病之名义也。”(2).指医术。元丁复《赠杜一元》诗:“传家况有轩岐閟,展手活人非我职。”明梁辰鱼《浣纱记·问疾》:“臣喜阅草木之书,颇解轩岐之术。”清恽敬《重刻〈脉经〉序》:“是书之精微博大,足以发轩岐之奥窔,通天地之门户。”
其他释义
1.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2.指医术。
轩岐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