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阿耨达池
ā nòu dá chí

【拼音】:ā nòu dá chí

【注音】:ㄚㄋㄡˋㄉㄚˊㄔˊ

【繁体】:阿耨達池

字义分解
阿耨达池的解释
词语解释
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基础解释
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
引证解释
⒈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引宋陈善《扪虱新话·司马迁班固言河出昆仑》:“佛书説……雪山在中天竺国;正当南阎浮提之中,山最高顶有池,名阿耨达池,池中有水,号八功德水,分派而出,遂有青黄赤白之异,今黄河盖其一派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宝山在大雪山北,上有阿耨达池,东从牛口流出殑伽河,入东南海,南从象口流出信度河,入西南海,西从马口出缚芻河,入西北海,北从狮子口出从多河,入东北海,潜流地下出积石,为中国河源。按河源出撤敦脑儿阿耨达池,即星宿海也,浮屠氏言此非诞矣。”明唐顺之《雪诗和苏韵》之十:“葱岭未消阿耨水,珠林忽散鬘陀花。”
网络解释
阿耨达池阿耨达池:阿耨达,梵名Anavatapta,巴利名Anotatta。相传为阎浮提四大河之发源地。又作阿耨大泉、阿那达池、阿那婆答多池、阿那婆踏池。
综合释义
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宋陈善《扪虱新话·司马迁班固言河出昆仑》:“佛书説……雪山在中天竺国;正当南阎浮提之中,山最高顶有池,名阿耨达池,池中有水,号八功德水,分派而出,遂有青黄赤白之异,今黄河盖其一派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宝山在大雪山北,上有阿耨达池,东从牛口流出殑伽河,入东南海,南从象口流出信度河,入西南海,西从马口出缚芻河,入西北海,北从狮子口出从多河,入东北海,潜流地下出积石,为中国河源。按河源出撤敦脑儿阿耨达池,即星宿海也,浮屠氏言此非诞矣。”明唐顺之《雪诗和苏韵》之十:“葱岭未消阿耨水,珠林忽散鬘陀花。”
汉语大词典
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宋陈善《扪虱新话·司马迁班固言河出昆仑》:“佛书说……雪山在中天竺国;正当南阎浮提之中,山最高顶有池,名阿耨达池,池中有水,号八功德水,分派而出,遂有青黄赤白之异,今黄河盖其一派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宝山在大雪山北,上有阿耨达池,东从牛口流出殑伽河,入东南海,南从象口流出信度河,入西南海,西从马口出缚刍河,入西北海,北从狮子口出从多河,入东北海,潜流地下出积石,为中国河源。按河源出撤敦脑儿阿耨达池,即星宿海也,浮屠氏言此非诞矣。”明唐顺之《雪诗和苏韵》之十:“葱岭未消阿耨水,珠林忽散鬘陀花。”
其他释义
1.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阿耨达池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