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御史
yù shǐ

【拼音】:yù shǐ

【注音】:ㄩˋㄕˇ

【结构】:御(左右结构)史(独体结构)

【简体】:御史

【繁体】:御史

字义分解
御史的解释
词语解释
御史yùshǐ。(1)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2)又。(3)又。御史[yùshǐ]⒈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例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英thecensor;⒉又。例顾召赵御史。御史诣学宫。——清·张廷玉《明史》⒊又。例御史齐康。
基础解释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顾召赵御史。御史诣学宫。——清·张廷玉《明史》又御史齐康。
引证解释
⒈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史记·萧相国世家》:“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引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御史主弹奏不法,肃清内外。唐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陞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⒉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参阅《通典·职官六·御史台》、《续通典·职官六·御史台》。引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它(书评)是读者的顾问,出版界的御史。”
网络解释
御史(侍从史官)御史,中国古代官名。商周时为史官。秦代御史兼掌监察,开监察机关之端。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和副丞相,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御史等。汉初沿秦制,但改御史中丞为御史中执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设御史中丞,其下因事而设若干御史。
综合释义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史记·萧相国世家》:“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御史主弹奏不法,肃清内外。唐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陞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它(书评)是读者的顾问,出版界的御史。”参阅《通典·职官六·御史台》、《续通典·职官六·御史台》。御史[yùshǐ]职官名。周时掌赞书、授法令的事务。战国时为史官,秦汉并为亲近之职,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为汉三公之一,次为御史中丞,掌秘书,兼司纠察,官署称为御史府,后汉以降称为御史台,以中丞为台长,始专任弹劾。唐御史台复置大夫,中丞为副,至明改为都察院,以都御史统辖诸御史,清因之。见唐.杜佑《通典.卷二四.职官六》。御史[yùshǐ]古代的官名。战国时为史官,秦时方有弹劾纠察之权,至后汉始专任弹劾。其后历朝皆沿用之,而职衔略有变化,如唐有侍御史、监察御史,至明清则仅存监察御史。
汉语大词典
(1).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史记·萧相国世家》:“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御史主弹奏不法,肃清内外。唐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2).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它(书评)是读者的顾问,出版界的御史。”参阅《通典·职官六·御史台》、《续通典·职官六·御史台》。
国语辞典
职官名。周时掌赞书、授法令的事务。战国时为史官,秦汉并为亲近之职,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为汉三公之一,次为御史中丞,掌秘书,兼司纠察,官署称为御史府,后汉以降称为御史台,以中丞为台长,始专任弹劾。唐御史台复置大夫,中丞为副,至明改为都察院,以都御史统辖诸御史,清因之。见唐.杜佑《通典.卷二四.职官六》。御史[yùshǐ]⒈职官名。周时掌赞书、授法令的事务。战国时为史官,秦汉并为亲近之职,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为汉三公之一,次为御史中丞,掌秘书,兼司纠察,官署称为御史府,后汉以降称为御史台,以中丞为台长,始专任弹劾。唐御史台复置大夫,中丞为副,至明改为都察院,以都御史统辖诸御史,清因之。见唐·杜佑《通典·卷二四·职官六》。英语imperialcensor(formaltitleofadynasticofficial)​
辞典简编版
古代的官名。战国时为史官,秦时方有弹劾纠察之权,至后汉始专任弹劾。其后历朝皆沿用之,而职衔略有变化,如唐有侍御史、监察御史,至明清则仅存监察御史。
其他释义
1.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2.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
御史造句
1.某位居监察御史,此事乃是分内事,定当上疏弹劾于他等,就是没有今日这事,昨夜那孙荣义府中大摆宴席,歌乐至深夜,如此放肆的事,某也要上书弹劾于他。
2.追论御史吴峋劾阎敬铭、编修梁鼎芬劾李鸿章俱诬谤大臣,予严议。
3.如若成功,到时高官厚禄位极人臣,即使加太子太保又如何?至于毕懋康,没想到他一个进士及第的御史,竟然还是格物大才,又在兵部任上自行造出堪比西洋的火器。
4.赵倨想起来了,原任御史中丞张升益上月因为父亡回乡奔丧,按照朝廷规定,官员父母亡故,必须守制三年,称为丁忧。
5.玄宗在蜀闻之,拜监察御史,会母丧,得风痹疾,客洪州,南北梗否,逾年诏命不至。
6.由翰林院编修转御史,为人坦白忠厚,居官以廉直称,耿直敢言,弹劾无所避,时称“敢讲御史”。
7.接着,群僚百官纷纷进言,御史中丞海青峰、署理兵部侍郎卢腾远、东宫洗马虞文俊、翰林院编修岑渡、礼部主事仲暄都上疏为任停云辩诬。
8.一次御史孔儒到嘉兴清理军籍,各里老人多被他鞭挞而死。
9.胡御史弹劾袁世凯的还有一条就是袁世凯不重用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其实,从小站练兵之初,袁世凯就非常重视提拔来自天津武备学堂的学生。
10.这件事成为笑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嗜痂成癖的御史,二是为他找血痂的人乐此不疲。
御史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