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均田
jūn tián

【拼音】:jūn tián

【注音】:ㄐㄨㄣㄊ一ㄢˊ

【结构】:均(左右结构)田(独体结构)

字义分解
均田的解释
词语解释
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均田[jūntián]⒈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⒉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引证解释
⒈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引《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贤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赐贤二千餘顷,则坏其等制也。”⒉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引《文献通考·田赋一》:“魏孝文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孝文太和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刘泽华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北魏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孝文帝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⒊耘田。引《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孔广森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网络解释
均田汉代按照等级赐给臣属一定数量的田地,称为均田。哀帝赐给宠臣董贤田二千顷,王嘉认为是逾制,说:“均田之制从此堕坏。”(《汉书·王嘉传)
综合释义
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贤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赐贤二千餘顷,则坏其等制也。”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魏孝文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孝文太和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刘泽华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北魏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孝文帝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孔广森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汉语大词典
(1).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汉书·王嘉传》:“诏书罢菀,而以赐贤二千馀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自公卿以下至于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于品制中令均等。今赐贤二千馀顷,则坏其等制也。”(2).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魏孝文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孝文太和元年……均田之制,始于此矣。九年,下诏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刘泽华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北魏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孝文帝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孔广森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其他释义
1.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2.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均田造句
1.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
2.如田制,他能将西晋占田、北魏均田到唐代的租庸调,由租庸调到两税法,合成一个整体,且对别人不经意的每一个细微末节体现出他的春秋笔法、史学精神。
3.这是一种均田制度,承北魏以来。
4.但是,在均田制实施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来自下层的变通与退出力量,使得均田制度的演进过程又呈现出既定利益结构下的诱致性变迁。
5.就此而言,实际上已经预示均田制末日的到来。
6.其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7.在均田制度下,唐代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等均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
8.但是,由于这种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等原因,均田制在推行了将近三个世纪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9.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0.九月,颁均田令,清丈田亩,劝课农桑,轻徭薄赋。
均田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