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韬光晦迹
tāo guāng huì jì

【拼音】:tāo guāng huì jì

【注音】:ㄊㄠㄍㄨㄤㄏㄨㄟˋㄐ一ˋ

【词性】:成语。

【简体】:韬光晦迹

【繁体】:韜光晦跡

字义分解
韬光晦迹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参见:韬光晦迹,韬光晦迹韬光晦迹[tāoguānghuìjì]⒈参见:韬光晦迹,韬光晦迹。
基础解释
韬、晦:隐藏。收敛光芒,隐藏踪迹。比喻不显露锋芒和才能。
引证解释
⒈收敛光芒,隐藏踪迹。比喻不显露锋芒和才能。见“韜光晦迹”。引《太平御览》卷六五六引《高僧传》:“释僧同,韜光晦迹,人莫能知,居寒山。”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我和你韜光晦迹老山中,煞强如齐家治国平天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韜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亦作“韜光晦跡”。《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韜光晦跡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於泥土之中。”
国语辞典
比喻隐藏才能,不露于外。《醒世恒言.卷四○.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单说著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也作「晦迹韬光」。韬光晦迹[tāoguānghuìjī]⒈比喻隐藏才能,不露于外。也作「晦迹韬光」。引《醒世恒言·卷四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单说著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成语解释韬光晦迹
辞典修订版
比喻隐藏才能,不露于外。《醒世恒言.卷四零.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单说着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也作「晦迹韬光」。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隐藏才能,不露于外。醒世恒言˙卷四十˙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单说着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亦作晦迹韬光。
其他释义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近反义词
韬光晦迹造句
1.运甓操戈,韬光晦迹,画檀山庄七日的筹谋,就待这一刻决出胜负,柳枫怎堪前功尽弃?转头睇视朱友贞,疾首蹙额。
2.以贤侯才智,只须韬光晦迹,定能从容应付,安保无恙。
3.释僧周,韬光晦迹,常在嵩山头陀坐禅。
4.但此刻,当他不得不选择这么做的时候,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韬光晦迹
5.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果为儒者,方反躬克己之不暇,安得讲学?世所称儒称隐,皆胶胶扰扰者也。
6.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果为儒者,方反躬克己之不暇,安得讲学?世所称儒称隐,皆胶胶扰扰者也。[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
7.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果为儒者,方反躬克己之不暇,安得讲学?世所称儒称隐,皆胶胶扰扰者也。(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
韬光晦迹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