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龙漦
lóng chí

【拼音】:lóng chí

【注音】:ㄌㄨㄥˊㄔˊ

【结构】:龙(独体结构)漦(左上包围结构)

【简体】:龙漦

【繁体】:龍漦

字义分解
龙漦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语本《国语•郑语》:“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王庭。以指祸国殃民之女子。龙漦[lóngchí]⒈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语本《国语·郑语》:“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王庭。以指祸国殃民之女子。
引证解释
⒈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语本《国语·郑语》:“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王庭。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及周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化为玄鼋。后宫童妾遇之而孕,生褒姒。引周幽王宠褒姒,欲杀申后所生太子而立褒姒子伯服,引起申戎之乱,西周因此而亡。”后因喻女子祸国。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鷰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⒉以指祸国殃民之女子。引《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赞》:“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明许三阶《节侠记·忧国》:“鸞旗远,凤驾迁,龙漦居尊国运艰,这牝鸡鼓翼司晨,那雄狐肆志滔天。”清张笃庆《明季咏史》之二:“鹤禁无人瞻少海,龙漦有衅在昭阳。”
网络解释
龙漦1.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语本《国语·郑语》:“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王庭。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及周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化为玄鼋。后宫童妾遇之而孕,生褒姒。周幽王宠褒姒,欲杀申后所生太子而立褒姒子伯服,引起申戎之乱,西周因此而亡。”《史记·周本纪》:“共和之后,王室多故。檿弧兴谣,龙漦作蠹。颓带荏祸,实倾周祚。”后因喻女子祸国。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鷰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综合释义
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语本《国语·郑语》:“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王庭。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及周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化为玄鼋。后宫童妾遇之而孕,生褒姒。周幽王宠褒姒,欲杀申后所生太子而立褒姒子伯服,引起申戎之乱,西周因此而亡。”后因喻女子祸国。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鷰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以指祸国殃民之女子。《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赞》:“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明许三阶《节侠记·忧国》:“鸞旗远,凤驾迁,龙漦居尊国运艰,这牝鸡鼓翼司晨,那雄狐肆志滔天。”清张笃庆《明季咏史》之二:“鹤禁无人瞻少海,龙漦有衅在昭阳。”龙漦[lóngchí]原指由龙口中流出的唾液。即龙的精气。相传周厉王后宫的一名童妾,遭龙漦而受孕,生下褒姒。见《史记.卷四.周本纪》。后用以比喻祸国的女子。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汉语大词典
(1).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语本《国语·郑语》:“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王庭。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及周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化为玄鼋。后宫童妾遇之而孕,生褒姒。周幽王宠褒姒,欲杀申后所生太子而立褒姒子伯服,引起申戎之乱,西周因此而亡。”后因喻女子祸国。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照檄》:“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2).以指祸国殃民之女子。《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赞》:“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明许三阶《节侠记·忧国》:“鸾旗远,凤驾迁,龙漦居尊国运艰,这牝鸡鼓翼司晨,那雄狐肆志滔天。”清张笃庆《明季咏史》之二:“鹤禁无人瞻少海,龙漦有衅在昭阳。”
国语辞典
原指由龙口中流出的唾液。即龙的精气。相传周厉王后宫的一名童妾,遭龙漦而受孕,生下褒姒。见《史记.卷四.周本纪》。后用以比喻祸国的女子。龙漦[lónglí]⒈原指由龙口中流出的唾液。即龙的精气。相传周厉王后宫的一名童妾,遭龙漦而受孕,生下褒姒。见《史记·卷四·周本纪》。后用以比喻祸国的女子。引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辞典修订版
原指由龙口中流出的唾液。即龙的精气。相传周厉王后宫的一名童妾,遭龙漦而受孕,生下褒姒。见《史记.卷四.周本纪》。后用以比喻祸国的女子。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其他释义
1.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语本《国语.郑语》:'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王庭。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及周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化为玄鼋。后宫童妾遇之而孕,生褒姒。周幽王宠褒姒,欲杀申后所生太子而立褒姒子伯服,引起申戎之乱,西周因此而亡。'后因喻女子祸国。2.以指祸国殃民之女子。
龙漦造句
1.于是夏王就用一个匣子把龙漦珍藏了起来,代代相传,一直到了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厉王年间,有人把这个匣子打开了,龙漦流了满地,怎么也清理不掉。
2.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70985/龙漦造句)
3.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https://www.chazidian.com/zj-70985/造句网】
龙漦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