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正始之音
zhèng shǐ zhī yīn

【拼音】:zhèng shǐ zhī yīn

【注音】:ㄓㄥˋㄕˇㄓ一ㄣ

【词性】:成语。

【简体】:正始之音

【繁体】:正始之音

字义分解
正始之音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指魏晋玄谈风气。2.指纯正的乐声。正始之音[zhèngshǐzhīyīn]⒈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⒉指纯正的乐声。
引证解释
⒈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引《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江表,微言之绪,絶而復续。不意永嘉之末,復闻正始之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乃嘆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於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⒉指纯正的乐声。引唐白居易《五弦弹》诗:“正始之音其若何?朱絃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亦省作“正始音”。唐白居易《清夜琴兴》诗:“心积和平气,本应正始音。”
综合释义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唐·白居易《五弦弹》诗
汉语大词典
(1).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乃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2).指纯正的乐声。唐白居易《五弦弹》诗:“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亦省作“正始音”。唐白居易《清夜琴兴》诗:“心积和平气,本应正始音。”
国语辞典
三国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的清谈。正始之音[zhèngshǐzhīyīn]⒈三国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的清谈。引《晋书·卷三六·卫瓘传》:「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成语解释正始之音
辞典修订版
三国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的清谈。《晋书.卷三六.卫瓘传》:「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
其他释义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出处
《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正始之音造句
1.如“正始之音”的代表人物阮籍,听说步兵校尉—职空缺,兵营的厨房里窖藏有三百斛好酒,于是就请求司马昭调任他为步兵校尉,阮步兵的名头也由此而来。
2.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唐·白居易《五弦弹》诗
正始之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