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重耳
chóng ěr

【拼音】:chóng ěr

【注音】:ㄔㄨㄥˊㄦˇ

【结构】:重(独体结构)耳(独体结构)

【简体】:重耳

【繁体】:重耳

字义分解
重耳的解释
词语解释
1.重较。2.一般是指“晋文公”。重耳[zhòngěr]⒈即重较。
引证解释
⒈即重较。参见“重较”。引晋崔豹《古今注·舆服》:“重耳,古重较也。文官青耳,武官赤耳。”
网络解释
重耳(方言词汇)重耳,闽南语(福建厦门)。形容听觉迟钝。
汉语大词典
即重较。晋崔豹《古今注·舆服》:“重耳,古重较也。文官青耳,武官赤耳。”参见“重较”。
国语辞典
春秋晋文公的名。参见「晋文公」条。重耳[chóngěr]⒈春秋晋文公的名。参见「晋文公」条。
辞典修订版
春秋晋文公的名。参见「晋文公」条。[一]ㄓㄨㄥˋ ㄧㄢˊ zhòng yán
其他释义
1.即重较。
重耳造句
1.在月光下,只见魅影重重,耳边涛声阵阵,哪里有韩风口中的海盗宝藏?小丫头心中懊丧,便欲向韩风撒娇询问“我的宝藏在哪里?”。
2.重耳一行人弃马步行至蒲津渡,再到河南省灵宝县北,转而沿黄河西岸北上至白狄,终于逃出了晋国的危险境地。
3.大王,公子重耳认为您为人大度,能以礼待人,所以公子重耳才来投奔您。
4.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5.重耳做公子时曾流亡楚国,为感谢楚成王对他的款待,便留下信言说,倘若将来他能回国而遭遇晋楚两国交战,一定让晋军退避九十里,以谢今日收留之情。
6.楚成王还开玩笑似的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未来的晋文公端的可爱,张口就说打仗,说以后两国若要开练,晋国会退避三舍。
7.一心开疆拓土的楚成王以诸侯之礼待他,并且承诺帮助重耳得到晋国的王位。
8.当初我奉献公之命去伐蒲城,又奉惠公之命去刺杀重耳,这不过是桀犬吠尧,各为其主罢了。
9.而根据史料分析,介子推似乎最为突出的是为了公子重耳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耿耿忠心。
10.申生死后,骊姬又诬陷夷吾是同谋,吓得二公子重耳逃往蒲城,夷吾逃往屈城,加强防备,严阵以待。
重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