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六识
liù shí

【拼音】:liù shí

【简体】:六识

【繁体】:六識

字义分解
六识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六识[liùshí]⒈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
基础解释
意为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
引证解释
⒈ 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参阅《成唯识论》五。引:明破悭道人《一文钱》第六出:“内六尘,外六根,中六识,去缚解粘,立登般若。”清龚自珍《最录列子》:“列子知西方有圣人矣,其曰:‘以耳视,以目听。’曰:‘视听不以耳目。’於圣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识之相,庶近似之,皆非庄周所知者。”⒈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参阅《成唯识论》五。引明破悭道人《一文钱》第六出:“内六尘,外六根,中六识,去缚解粘,立登般若。”清龚自珍《最录列子》:“列子知西方有圣人矣,其曰:‘以耳视,以目听。’曰:‘视听不以耳目。’於圣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识之相,庶近似之,皆非庄周所知者。”
综合释义
是指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明破悭道人《一文钱》第六出:“内六尘,外六根,中六识,去缚解粘,立登般若。”清龚自珍《最录列子》:“列子知西方有圣人矣,其曰:‘以耳视,以目听。’曰:‘视听不以耳目。’於圣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识之相,庶近似之,皆非庄周所知者。”参阅《成唯识论》五。
汉语大词典
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明破悭道人《一文钱》第六出:“内六尘,外六根,中六识,去缚解粘,立登般若。”清龚自珍《最录列子》:“列子知西方有圣人矣,其曰:‘以耳视,以目听。’曰:‘视听不以耳目。’于圣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识之相,庶近似之,皆非庄周所知者。”参阅《成唯识论》五。
国语辞典
⒈ 佛教上指感官接触环境时,所产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活动)​的分别作用。六识[liùshì]⒈佛教上指感官接触环境时,所产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活动)​的分别作用。
辞典修订版
佛教上指感官接触环境时,所产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活动)的分别作用。
其他释义
1.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
六识造句
1.楚飞照老魔所说,锁闭六识,一记大招攻击,直逼青光的头部而去,丝毫不理会他手中的那面旗子。
2.那风刃本就是空气中流动的风压缩形成的,在这般快速的飞驰之下很难寻其踪迹,若不是林少卿是修真之人,耳目六识灵敏,恐怕早已非死即伤了。
3.是指修道之人,通过自身六识之一的眼睛,去窥探天地之间,白云苍狗自然变化,而在自身海识里,与眼见景象产生共鸣,从而感念顿悟天地之大道。
4.我常想象着如梵志般见佛,只不过右手持“成”,左手持“败”。想我放下成败,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之时,成功之花必已在心间绽放。
5.灭六识,断七觉,无声无色无味无形……大势至无上寂灭指的最高境界,大涅盘。
6.虽然背对着箭支,但是以秦姬六识敏锐的程度四周所发生的一切都全在掌握之中,就连隐藏在远处一直潜伏的两个暗哨也秦姬的拿捏之中。
7.让人的六识饱受奴役似的冲击,这种极端情绪化的大起大落,可谓目不暇给,一日见惯生死。
8.其中,阿含经典主要讲到前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属于我们能意识到的部分。
9.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10.所谓耳根圆通,其要点在让第六识处于无性、无相,无所住、无所得状态。先证音是色,色系动静二相,所有相皆是幻,离动静二相,再离生灭,离亦是幻,再离离。墨人钢
六识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