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藩台
fān tái

【拼音】:fān tái

【结构】:藩(上下结构)台(上下结构)

【简体】:藩台

【繁体】:藩臺

字义分解
藩台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明清时布政使的俗称。藩台[fāntái]⒈明清时布政使的俗称。
引证解释
⒈明清时布政使的俗称。引清蒋士铨《第三碑·上冢》:“新藩臺季公传见,则索趋赴左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只要在藩臺衙门里一问就知道的。”
网友释义
布政使,官名,俗称藩台、藩司等,清制为从二品。明代洪武初,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撤销行中书省,陆续设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清代正式定为督、抚属官,康熙以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但江苏则设二员。布政使主要主管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可通过特旨除授、廷臣推荐、吏部开列具题等方式选任。按清制,可升为太常寺卿、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巡抚等官职。(概述图为清代布政使画像)
汉语大词典
明清时布政使的俗称。清蒋士铨《第三碑·上冢》:“新藩台季公传见,则索趋赴左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只要在藩台衙门里一问就知道的。”
国语辞典
职官名。明代掌理一省民政和财政的官员。参见「布政司」条。藩台[fántái]⒈职官名。明代掌理一省民政和财政的官员。参见「布政司」条。引《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若爱看诗句,前时在此,有时同抚台、藩台及诸位当事在湖上唱和的一卷诗,取来请教。」
辞典修订版
职官名。明代掌理一省民政和财政的官员。参见「布政司」条。《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若爱看诗句,前时在此,有时同抚台、藩台及诸位当事在湖上唱和的一卷诗,取来请教。」
其他释义
1.明清时布政使的俗称。
藩台造句
1.前任巡抚卫大人在时,曾有意罢黜了他,但考虑到他乃是藩台葆庚的门下,所以没有动他,便留了下来。
2.这时候你找总督、巡抚、藩台、臬台、道、府告状,谁也不会管你,连问都不问。
3.禀帖写完,他便冒冒失失交给藩台号房替他递了进去,自己坐在官厅上等传见。
4.他在福建任藩台时,各地官员为媚谄权倾天下的魏忠贤,为其建生祠,陆完学全不理会。
5.我们感觉当官的都差不多,但是三品京堂,地位却要比二品藩台这些地方使高出许多,这才是要紧的地方。
6.回大人话,我们费了好大劲才从一位朋友口中打听清楚,周先生被藩台大人派专差押回湘潭下大狱了。
7.如果有钱,不妨再在藩台哪里使使劲儿,即便是够不到藩台的路子,托关系找找藩台下面的书办,即便做不了正印县令,也可以分发到个好差事。
8.7月12日,蒋介石来到长沙,在长沙前藩台衙门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北伐第二期的作战战略。
9.地方官呢?只有总督、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按察使)可以直接向政府讲话,道及以下的府、县,都不能专折言事了。
10.清朝时候,这条百米小巷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
藩台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