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迷而知反
mí ér zhī fǎn

【拼音】:mí ér zhī fǎn

【注音】:ㄇ一ˊㄦˊㄓㄈㄢˇ

【词性】:成语。

【简体】:迷而知反

【繁体】:迷而知反

字义分解
迷而知反的解释
词语解释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迷而知反[míérzhīfǎn]⒈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引证解释
⒈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引《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与远法师书》:“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亦作“迷而知返”。《宋书·二凶传·元凶劭》:“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但韔矢倒戈,归罪司戮,即理原心,亦既迷而知返。”
综合释义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迷而知反[míérzhīfǎn]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与释慧远书劝罢道: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迷而知反[míérzhīfǎn]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与释慧远书劝罢道〉:「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
汉语大词典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与远法师书》:“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亦作“迷而知返”。《宋书·二凶传·元凶劭》:“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但韔矢倒戈,归罪司戮,即理原心,亦既迷而知返。”
国语辞典
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迷而知反[míérzhīfǎn]⒈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引《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与释慧远书劝罢道〉:「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反迷不知反迷不知返成语解释迷而知反
辞典修订版
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与释慧远书劝罢道〉:「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与释慧远书劝罢道: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近反义词
迷而知反造句
1.而令一生之中,困苦形神,方求冥冥黄泉下福,皆是管见,未体大化,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 
迷而知反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