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五蠹
wǔ dù

【拼音】:wǔ dù

【注音】:ㄨˇㄉㄨˋ

【结构】:五(独体结构)蠹(上中下结构)

字义分解
五蠹的解释
词语解释
散文篇名。载于《韩非子》。文中以学者(战国末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侠客)、患御者(依附权贵逃避战争或劳役的人)、工商之民为五蠹”,认为必须将其清除,国家才能免于衰落、灭亡,并提出了重视耕战之士以富国强兵的观点。体现了法家的治国原则。五蠹[wǔdù]⒈散文篇名。载于《韩非子》。文中以学者(战国末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侠客)、患御者(依附权贵逃避战争或劳役的人)、工商之民为“五蠹”,认为必须将其清除,国家才能免于衰落、灭亡,并提出了重视耕战之士以富国强兵的观点。体现了法家的治国原则。
引证解释
⒈战国末韩非作《五蠧》篇,指斥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蠧民。蠧,蛀虫。引《晋书·庾峻传》:“秦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於朝者,商君谓之‘六蝎’,韩非谓之‘五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至如商韩六蝨,五蠹,弃孝废仁,轘药之祸,非虚至也。”
综合释义
散文篇名。载于《韩非子》。文中以学者(战国末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侠客)、患御者(依附权贵逃避战争或劳役的人)、工商之民为五蠹”,认为必须将其清除,国家才能免于衰落、灭亡,并提出了重视耕战之士以富国强兵的观点。体现了法家的治国原则。《晋书·庾峻传》:“秦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於朝者,商君谓之‘六蝎’,韩非谓之‘五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至如商韩六蝨,五蠹,弃孝废仁,轘药之祸,非虚至也。”
汉语大词典
战国末韩非作《五蠹》篇,指斥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蠹民。蠹,蛀虫。《晋书·庾峻传》:“秦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于朝者,商君谓之‘六蝎’,韩非谓之‘五蠹’。”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至如商韩六虱,五蠹,弃孝废仁,轘药之祸,非虚至也。”
其他释义
散文篇名。载于《韩非子》。文中以学者(战国末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侠客)、患御者(依附权贵逃避战争或劳役的人)、工商之民为“五蠹”,认为必须将其清除,国家才能免于衰落、灭亡,并提出了重视耕战之士以富国强兵的观点。体现了法家的治国原则。
五蠹造句
1.现在外面有传草民是因‘云富相争’而倒霉,有说为‘王府除夕案’丢官,更可笑还有人把草民跟廖大亨相提并论,觉着都是被‘打五蠹’所累。
2.又如《礼记?大学》里的“生财有道”、《韩非子?五蠹》里的“多钱善贾”等等都成了贺语。
3.“故明主治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
4.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在他著名的《韩非子?五蠹》中提到了“以法为教”。【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
五蠹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