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面折
miàn shé

【拼音】:miàn shé

【注音】:ㄇ一ㄢˋㄓㄜˊ

【结构】:面(独体结构)折(左右结构)

【简体】:面折

【繁体】:面折

字义分解
面折的解释
词语解释
当面批评、指责。面折[miànshé]⒈当面批评、指责。
引证解释
⒈当面批评、指责。引《史记·汲郑列传》:“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南史·刘苞传》:“苞居官有能名,性和直,与人交,面折其非,退称其美。”清王晫《今世说·德行》:“﹝王湛﹞尝面折人过,人不加恨,而多敬畏之。”
网络解释
面折面折,读音miànzhé,汉语词语,解释为当面批评、指责。
综合释义
当面批评、指责。《史记·汲郑列传》:“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南史·刘苞传》:“苞居官有能名,性和直,与人交,面折其非,退称其美。”清王晫《今世说·德行》:“﹝王湛﹞尝面折人过,人不加恨,而多敬畏之。”面折[miànshé]当面指斥别人的错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网友释义
面折,读音是miànzhé,词语,当面批评、指责。
汉语大词典
当面批评、指责。《史记·汲郑列传》:“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南史·刘苞传》:“苞居官有能名,性和直,与人交,面折其非,退称其美。”清王晫《今世说·德行》:“﹝王湛﹞尝面折人过,人不加恨,而多敬畏之。”
国语辞典
当面指斥别人的错误。面折[miànzhé]⒈当面指斥别人的错误。引《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辞典修订版
当面指斥别人的错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其他释义
当面指责:面折人过。
面折造句
1.“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
2.名目多到无法一一指出,总之是,什么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火耗,鼠耗,雀耗。
3.与此同时,在朝中,武帝增设内朝,聚集身边近侍之臣,由卫青领衔,参与决议,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甚至面折廷争而诎大臣。
4.个别地方招录干部子女的红头文件,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人们基于不同“身份”之上的生存状态。
5.也才有后来突然爆发的“廷争面折”,而展现出一代儒生之凛然节操。
6.一张脸谱,将爱的角色塑造;一纸扇面,折叠着思念的味道;一抹水袖,舞动间爱在缠绕;一曲清唱,相爱不想再低调;一道心声,谁来聆听我的心跳?
7.无怪乎,在太宗朝出现了许多敢于直言不讳、面折廷争、犯颜极谏的大臣,魏征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典型。
8.伞如其名,其独特的设计可以把湿的伞面折进去,把它变成一个便携的袋子。
9.这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目前,我国缺乏公民,民智未开,大多数都还只是愚民、暴民甚至是刁民。
10.宋徽宗赵佶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面折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