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三牲
sān shēng

【拼音】:sān shēng

【注音】:ㄙㄢㄕㄥ

【结构】:三(独体结构)牲(左右结构)

【简体】:三牲

【繁体】:三牲

字义分解
三牲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三牲sān-shēng。(1)古时祭祀用的供品,分大三牲(猪、牛、羊)和小三牲(鸡、鸭、鱼)两种。三牲[sānshēng]⒈古时祭祀用的供品,分大三牲(猪、牛、羊)和小三牲(鸡、鸭、鱼)两种。英thesacrifice(pigs,sheepandcows);
引证解释
⒈牛、羊、豕。俗谓大三牲。引《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邢昺疏:“三牲,牛、羊、豕也。”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太牢三牲,曷能济焉!”宋司马光《送巢县崔尉》诗:“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明无名氏《寻亲记·劝勉》:“问寝承颜,难效三牲之养。”洪深《青龙潭》第一幕:“哪一乡缺雨,就备着三牲祭礼,打着锣鼓,放着鞭炮,抬着一个瓶子,来迎龙王。”⒉猪、鱼、鸡。俗谓小三牲。引唐韩愈《李君墓志铭》:“五穀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此三牲指猪、鱼、鸡。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湘潭韶山地方议决客来吃三牲,即只吃鸡、鱼、猪。”⒊道教谓麞、鹿、麂为玉署三牲。引宋陶穀《清异录·玉署三牲》:“道家流书,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忘。”
网络解释
三牲三牲,用于祭祀的牛、羊、猪。
综合释义
牛、羊、豕。俗谓大三牲。《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邢昺疏:“三牲,牛、羊、豕也。”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太牢三牲,曷能济焉!”宋司马光《送巢县崔尉》诗:“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明无名氏《寻亲记·劝勉》:“问寝承颜,难效三牲之养。”洪深《青龙潭》第一幕:“哪一乡缺雨,就备着三牲祭礼,打着锣鼓,放着鞭炮,抬着一个瓶子,来迎龙王。”猪、鱼、鸡。俗谓小三牲。唐韩愈《李君墓志铭》:“五穀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此三牲指猪、鱼、鸡。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湘潭韶山地方议决客来吃三牲,即只吃鸡、鱼、猪。”道教谓麞、鹿、麂为玉署三牲。宋陶穀《清异录·玉署三牲》:“道家流书,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忘。”
网友释义
三牲,最早的含义,就是指三个不同的活牲畜,并没有特指具体为“哪三个”。古代的牲畜都有应用等级,两两不同,所以,也可以理解为组合祭祀、大型组合宴会中的“三个不同等级使用的牲畜”,“一神”或者“一人”肯定只占一个等级,不可能“一神”或“一人”纵跨多个等级。因此,古代“一神对应一畜”“一人对应一畜”。三牲,就意味着,为“三个等级”或者“泛指多个等级”的组合准备“多种活的牲畜”。
汉语大词典
(1).牛、羊、豕。俗谓大三牲。《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邢炳疏:“三牲,牛、羊、豕也。”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太牢三牲,曷能济焉!”宋司马光《送巢县崔尉》诗:“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明无名氏《寻亲记·劝勉》:“问寝承颜,难效三牲之养。”洪深《青龙潭》第一幕:“哪一乡缺雨,就备着三牲祭礼,打着锣鼓,放着鞭炮,抬着一个瓶子,来迎龙王。”(2).猪、鱼、鸡。俗谓小三牲。唐韩愈《李君墓志铭》:“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此三牲指猪、鱼、鸡。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湘潭韶山地方议决客来吃三牲,即只吃鸡、鱼、猪。”(3).道教谓獐、鹿、麂为玉署三牲。宋陶谷《清异录·玉署三牲》:“道家流书,言獐、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忘。”
国语辞典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豕三种牺牲。三牲[sānshēng]⒈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豕三种牺牲。引《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宋·邢昺·疏:「三牲,牛、羊、豕也。」《抱朴子·内篇·道意》:「太牢三牲,曷为济焉!」⒉俗称为鸡、鱼、豕。引唐·韩愈〈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辞典修订版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豕三种牺牲。《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宋.邢昺.疏:「三牲,牛、羊、豕也。」《抱朴子.内篇.道意》:「太牢三牲,曷为济焉!」俗称为鸡、鱼、豕。唐.韩愈〈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辞典简编版
古指牛、羊、猪等三种祭品。今则多指鸡、鱼、猪等三种祭品。 【造句】奶奶准备了三牲到庙里拜拜祈福。
其他释义
古代以牛、羊、猪为大三牲,也以猪、鱼、鸡为小三牲: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三牲造句
1.只见篝火之前有一用红色丝布铺于桌子之上,尽是三牲五鼎,中间有一香鼎,插着三柱长香。
2.这种说法叫做:"三牲通天,三禽达地。"猪头牛头羊头同时贡奉,是十分隆重的,可以把信息传达到上苍,三禽则是献祭给居住于地上的神灵。禽畜可使真穴余气所结,所以陪葬坑中必葬禽畜顺星宫理地脉。
3.各地族人纷纷赶来,当各家各户都到祖坟上烧香磕头酹地后,大家就按班辈大小,依序排列在祖坟前的那块大坝子上,向祖宗先人举行三牲祭献的大礼。
4.二月初一晚,有些求子心切的人,就带着香烛、猪头三牲和给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做的披风,到土地庙去给土地菩萨暖寿,以求神灵保佑得子。
5.你这贼老天,我做什么对不起你了,还是没烧三牲给你,让我倒这么大的楣。
6.猪、牛、羊,三牲,是专门用来祭天,也不会同时出现在餐桌上。
7.当地的农民说,树龄最长的已有千年,成了亚木沟的“风水神树”,每逢节庆,当地土家人定要准备三牲遥祭,以求树神福佑。
8.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办三牲花果,来此祭社,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故也。
9.夫三牲五谷,禀自五行,发为五味,盖天地生之所以奉人也,是以圣人节而食之,以致康强逢吉之福。
10.暪古人用猪头三牲作牺牲祭祀神灵。
三牲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