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两宋
liǎng sòng

【拼音】:liǎng sòng

【注音】:ㄌ一ㄤˇㄙㄨㄥˋ

【结构】:两(独体结构)宋(上下结构)

【简体】:两宋

【繁体】:兩宋

字义分解
两宋的解释
词语解释
北宋和南宋的合称。两宋[liǎngsòng]⒈北宋和南宋的合称。
引证解释
⒈北宋和南宋的合称。引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余观其词,匪独一代之冠,实能超越三唐、两宋,与《风》、《骚》、汉《乐府》相表里。”朱剑心《<金石学>重版序》:“案金石之学,实为研究中国三代以下古器物文字之学,盛於两宋,衰于元明,而復兴於清。”
综合释义
北宋和南宋的合称。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余观其词,匪独一代之冠,实能超越三唐、两宋,与《风》、《骚》、汉《乐府》相表里。”朱剑心《<金石学>重版序》:“案金石之学,实为研究中国三代以下古器物文字之学,盛於两宋,衰于元明,而復兴於清。”
国语辞典
中国历史上对北宋与南宋的合称(西元960~1279)​。两宋[liǎngsòng]⒈中国历史上对北宋与南宋的合称(西元960~1279)​。
辞典修订版
中新历史上对北宋与南宋的合称(公元960~1279)。
其他释义
1.北宋和南宋的合称。
两宋造句
1.程,沿途多是民居茶肆,柳绿花红,两宋繁华由此也可见一斑。
2.两宋玉器,以龙凤呈祥图案为多,因受工笔画影响,所以非常重视神态。
3.两宋词坛上该词调作品多不出苏舜钦“沉郁忧愤”与苏轼“旷达超迈”二路,然不管哪类作品,大都具有题材内容社会化、情感取向反悲伤的特点。
4.两宋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节日促成了节序词的繁荣,其中重阳词就是最重要的节序词之一。
5.白玉蟾被尊为两宋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是南宗道派实际的创始人。
6.这一对中国绘画断代的视角转换研究成果若成立,对五代、两宋绘画史、家具史、服饰史等研究有重大意义。
7.“其岸异之处,颇能自振于他省之外,自濂溪周氏布心独往,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学说,遂为两宋道学不祧之祖。
8.自濂溪周氏师心独往,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学说,遂为两宋道学不祧之祖。
9.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以汉家之绵长鼎盛,犹有和亲之耻;以盛唐之强势无匹,终归太阿倒持;两宋孱弱,自不必提;元虽无敌,昙花一现。
10.两宋时期,田宅交易十分活跃,尤其是田宅的典卖交易方式在两宋时期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
两宋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