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竭泽而渔jiézé’éryú。(1)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竭泽而渔[jiézééryú]⒈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例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英drainthepondtogetallthefish;
基础解释
排尽湖水或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应该考虑长远,不能~。
网友释义
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高诱注:“竭泽,漏池也。”《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濬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汉语大词典
戽干池水捕鱼。后多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田而林,竭泽而渔。”高诱注:“竭泽,漏池也。”《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浚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国语辞典
排尽池湖的水捕鱼。比喻一味榨取,不留余地。《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也作「涸泽而渔」。竭泽而渔[jiézééryú]⒈排尽池湖的水捕鱼。比喻一味榨取,不留余地。也作「涸泽而渔」。引《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焚林而田,竭泽而渔。」近不留余地杀鸡取卵成语解释竭泽而渔
成语词典版
01.《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源)02.《淮南子.本经》:「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人械不足,畜(蓄)藏有余,而万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处之太半矣。」03.《明史.卷二五一.文震孟列传》:「先收人心以遏寇盗,徐议濬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其他释义
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典故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