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拼音】:jié zé ér yú

【注音】:ㄐ一ㄝˊㄗㄜˊㄦˊㄩˊ

【词性】:成语。

【简体】:竭泽而渔

【繁体】:竭澤而漁

字义分解
竭泽而渔的解释
词语解释
竭泽而渔jiézé’éryú。(1)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竭泽而渔[jiézééryú]⒈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例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英drainthepondtogetallthefish;
基础解释
排尽湖水或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应该考虑长远,不能~。
网友释义
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高诱注:“竭泽,漏池也。”《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濬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汉语大词典
戽干池水捕鱼。后多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田而林,竭泽而渔。”高诱注:“竭泽,漏池也。”《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浚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国语辞典
排尽池湖的水捕鱼。比喻一味榨取,不留余地。《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也作「涸泽而渔」。竭泽而渔[jiézééryú]⒈排尽池湖的水捕鱼。比喻一味榨取,不留余地。也作「涸泽而渔」。引《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焚林而田,竭泽而渔。」近不留余地杀鸡取卵成语解释竭泽而渔
成语词典版
01.《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源)02.《淮南子.本经》:「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人械不足,畜(蓄)藏有余,而万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处之太半矣。」03.《明史.卷二五一.文震孟列传》:「先收人心以遏寇盗,徐议濬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其他释义
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典故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近反义词
竭泽而渔造句
1.贪婪的人们为最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自拔,这样做无疑是竭泽而渔,早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2.我的家乡山清水秀像世外桃源一样,可贪婪的人们为最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自拔,这样做无疑是竭泽而渔,早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3.国库被这帮水蛭吸食的亏空巨万,形同虚设,不得不加重税赋,竭泽而渔,弄得民不聊生,卖儿鬻女,时不时有暴乱发生。
4.对资源我们既要开发,也要保护,不能竭泽而渔
5.封建统治阶级残酷榨取,竭泽而渔,其后果必然是农民起义。
6.由于人口剧烈增长和竭泽而渔的捕猎方式,许多动物的品种已被灭绝。
7.我们要避免竭泽而渔的做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8.旧社会的地主对农民采取竭泽而渔式的剥削。
9.但一味的低价策略占领市场无异于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对品牌后期的发展甚至是致命性的。
10.他们竭泽而渔,鱼越来越少,最后吃亏的是我们普通渔民。
竭泽而渔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