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管勾
guǎn gōu

【拼音】:guǎn gōu

【注音】:ㄍㄨㄢˇㄍㄡ

【结构】:管(上下结构)勾(半包围结构)

【简体】:管勾

【繁体】:管勾

字义分解
管勾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管句'。管理。
基础解释
亦作/'管句/'。管理。
引证解释
⒈亦作“管句”。管理。引宋欧阳修《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自瑗管勾太学以来,诸生服其德行,遵守规矩。”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詔遣使臣一人,管句故太师赵普家事。”
网络解释
管勾管勾原为办理之意,宋代始以管勾为官职。御史台有管勾台事。金、元时期中央和地方各职司多置管勾。京内尚书省、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各府、院、司、监,京外行中书省、廉访司、宣慰司以及河桥、盐场、关隘、各道皆设此职。大都掌文卷簿籍架阁之事。中央机关架阁库设管勾1~2名,地方机关视职司大小而定,有专司庋藏架阁,有兼理承发宰辅文书,一般设管勾1名。金、元时期管勾一职,品秩为八品或九品。清代唯孔庙有此官,掌祀田钱谷之出入。
综合释义
亦作“管句”。管理。宋欧阳修《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自瑗管勾太学以来,诸生服其德行,遵守规矩。”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詔遣使臣一人,管句故太师赵普家事。”管勾[guǎngōu]  管勾是中国宋、金、元代的官名。原为管理勾稽之意,后来多数为执掌各部门所设架阁库的档案典藏工作的专职人员。宋代最初于往来国信所、都亭西驿、开封府左右厢等官署设置管勾之职,分别掌管与辽国通使交聘之事,河西藩部贡奉之事以及充任开封府左右厢副指挥。而在崇宁间始设于尚书省的储藏帐籍文案的机构架阁库内,设管干架阁库官。南宋时,设有三京留司御史台管勾台事各一人,以朝官以上充任,掌拜表行香,纠举违失。
汉语大词典
亦作“管句”。管理。宋欧阳修《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自瑗管勾太学以来,诸生服其德行,遵守规矩。”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诏遣使臣一人,管句故太师赵普家事。”
国语辞典
掌管。
辞典修订版
掌管。《宋史.卷三四七.郑穆传》:「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其他释义
1.亦作'管句'。2.管理。
管勾造句
1.京朝知县者称管勾庙事,或以令、录老耄不治者为庙令,判、司、簿、尉为庙簿,掌葺治修饰之事。
管勾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