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幽燕
yōu yàn

【拼音】:yōu yàn

【注音】:一ㄡ一ㄢˋ

【结构】:幽(半包围结构)燕(上中下结构)

字义分解
幽燕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幽燕[yōuyàn]⒈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
基础解释
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
引证解释
⒈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引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旦刷幽燕,昼秣荆越。”唐杜甫《恨别》诗:“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郑观应《盛世危言·治河》:“我朝定鼎幽燕,正河道敝坏之后,溃决频仍。”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网络解释
幽燕幽燕:地方名称
综合释义
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旦刷幽燕,昼秣荆越。”唐杜甫《恨别》诗:“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郑观应《盛世危言·治河》:“我朝定鼎幽燕,正河道敝坏之后,溃决频仍。”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幽燕[yōuyàn]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
汉语大词典
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旦刷幽燕,昼秣荆越。”唐杜甫《恨别》诗:“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郑观应《盛世危言·治河》:“我朝定鼎幽燕,正河道敝坏之后,溃决频仍。”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其他释义
1.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
幽燕造句
1.只识捏泥弄瓦群丘间!远古庄公遨游红尘间,携与姑射神人意杳闲;昔时侠士弹节击剑易水寒,子昂驱马怆然涕下于幽燕
2.就居住的地方而论,他从景色如画的江南迁居北方的幽燕,又迁居于天高云淡的蒙古高原,最后长期定居于西藏境内,不可谓不罕见。
3.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4.巍巍太行,峥峥燕山,汤汤海河,古称幽燕的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山河相连、空气相通。
5.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
6.天其废我是耶非,叹息苌弘强欲违。著述自惭甘毁弃,妻儿何托任寒饥。西浮瀛海言空许,北望幽燕骨待归。先君柩暂厝北平,待归葬西湖。弹指八年多少恨,蔡威唯有血沾衣。陈寅恪 
7.第三阶段是从乾隆四十一年北游幽燕至乾隆四十八年客死运城。
8.所以我说,世间既然有雪幽燕那样的美女,就一定有镜幻深渊那样的仙河供她沐浴,有静影沉璧供她照影……
9.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
10.世凯羁滞幽燕,不获饫闻政论,伊人秋水,寤寐交萦……兹遣范君静生、张君真吾两员莅鄂上候起居,并呈小影,一如世凯躬陪盛宴,亲挹雄谈。
幽燕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