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水石
shuǐ shí

【拼音】:shuǐ shí

【注音】:ㄕㄨㄟˇㄕˊ

【结构】:水(独体结构)石(半包围结构)

字义分解
水石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水石[shuǐshí]⒈指流水与水中之石。⒉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基础解释
指流水与水中之石。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引证解释
⒈指流水与水中之石。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宋苏轼《石钟山记》:“酈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⒉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引唐李白《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剡溪去,水石远清妙。”五代齐己《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宋王安石《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宋苏轼《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网络解释
水石【拼音】:shuǐshí,(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日本的奇石展览往往称作‘水石展'。水石村委会,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那霍镇。
综合释义
指流水与水中之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宋苏轼《石钟山记》:“酈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唐李白《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剡溪去,水石远清妙。”五代齐己《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宋王安石《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宋苏轼《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网友释义
【拼音】:shuǐshí,(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日本的奇石展览往往称作‘水石展'。水石村委会,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那霍镇。
汉语大词典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水石惊濑,传响不绝,商舟淹留,聆玩不已。”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宋苏轼《石钟山记》:“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唐李白《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剡溪去,水石远清妙。”五代齐己《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宋王安石《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骖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宋苏轼《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俦。”
水石造句
1.一阵微风吹过,小花似乎牵着水晶衣裤,在水石之上翩翩起舞,让人见了心旷神怡,如痴如醉。我看着花儿秀丽的神韵,闻着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我更加喜爱水仙花了。
2.山东省临朐县山水奇石馆主要经营多种观赏石,有园林石、庭院石、家居风水石、把玩玉石、宝石等奇石。
3.一阵风拂过,小花摇晃着脑袋,摆动着它柔美的身躯,似乎穿着水晶衣裳在水石上翩翩起舞,使人见了心旷神怡。
4.在小岛上登陆,映入眼帘的就是郁郁葱葱的植被、宝蓝色的海水、石窟和大规模的海蚀柱,仿佛回到了侏罗纪时代。
5.其后的日子里,写出了《马前泼水》、《石头门》、《露把脸》等一批吉剧剧本,让吉剧团挑选。
6.可作康熙皇帝游虎丘时所著的“烟霞常护林峦胜;台榭高临水石佳;松声竹韵清琴塌;云气岚光润笔床”一诗真实写照。
7.修炼的基本方法是引动灵气冲击脑海,一波又一波,就如海浪拍岸,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经过这种滴水石穿的淬炼,脑海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法力之海。
8.其中,长万高速孙家至分水、石忠高速吕家梁隧道至冷水、渝湘高速酉黔隧道至酉阳和葡萄山隧道至杉木洞大桥等路段,路面易出现结冰现象。
9.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滴水石穿,铁柱成针的道理谁不懂啊?
10.在一个博古架里陈设的水石的产地同一真是十全十美,但是未必拘泥同一产地。
水石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