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诸侯
zhū hóu

【拼音】:zhū hóu

【注音】:ㄓㄨㄏㄡˊ

【词性】:名词。

【结构】:诸(左右结构)侯(左右结构)

【简体】:诸侯

【繁体】:諸侯

字义分解
诸侯的解释
词语解释
诸侯zhūhóu。(1)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诸侯[zhūhóu]⒈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苏洵《六国论》英thefeudalprinces;dukesorprincesunderanemperor;
基础解释
(名)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引证解释
⒈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引《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史记·五帝本纪》:“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宋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诸侯》:“《帝王世纪》曰:女媧未有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炎帝世,乃有诸侯,风沙氏叛,炎帝修德,风沙之民自攻其君,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相传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其中,武王的兄弟十五人(一说十六人),同姓四十人。”⒉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引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南史·循吏传序》:“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五代诸侯跋扈,枉法杀人,主家得自杀其奴僕。”清吴伟业《儒将》诗:“河朔功名指顾收,身兼使相领诸侯。”⒊星名。引《史记·天官书》:“门内六星,诸侯。”张守节正义:“内五诸侯五星,列在帝庭……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为天子定疑议也。”
网络解释
诸侯(汉语词语)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综合释义
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史记·五帝本纪》:“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宋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诸侯》:“《帝王世纪》曰:女媧未有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炎帝世,乃有诸侯,风沙氏叛,炎帝修德,风沙之民自攻其君,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相传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其中,武王的兄弟十五人(一说十六人),同姓四十人。”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南史·循吏传序》:“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五代诸侯跋扈,枉法杀人,主家得自杀其奴僕。”清吴伟业《儒将》诗:“河朔功名指顾收,身兼使相领诸侯。”星名。《史记·天官书》:“门内六星,诸侯。”张守节正义:“内五诸侯五星,列在帝庭……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为天子定疑议也。”
汉语大词典
(1).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史记·五帝本纪》:“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宋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诸侯》:“《帝王世纪》曰:女娲未有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炎帝世,乃有诸侯,风沙氏叛,炎帝修德,风沙之民自攻其君,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相传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其中,武王的兄弟十五人(一说十六人),同姓四十人。”(2).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南史·循吏传序》:“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五代诸侯跋扈,枉法杀人,主家得自杀其奴仆。”清吴伟业《儒将》诗:“河朔功名指顾收,身兼使相领诸侯。”(3).星名。《史记·天官书》:“门内六星,诸侯。”张守节正义:“内五诸侯五星,列在帝庭……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为天子定疑议也。”
国语辞典
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诸侯[zhūhóu]⒈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引《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至汤王时,为诸侯与葛为邻,葛君不道,苦虐其民,汤王伐之。」
辞典修订版
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至汤王时,为诸侯与葛为邻,葛君不道,苦虐其民,汤王伐之。」
辞典简编版
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 【造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文选.诸葛亮.出师表》)
其他释义
①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必须服从王命,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统治权。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诸侯造句
1.春秋战国,诸侯各自为政,天下扰攘,长达五百余年。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呈现着弱肉强食的局面。
3.挟天子令诸侯,这件事总算办成了。
4.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互相征伐,百姓生灵涂炭。
5.你让我自己去完成这项工作,就像挟天子令诸侯一样,我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
6.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行王道,近悦远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7.列爵分土,建立众多的诸侯国以拱卫王室,这是西周建国的基本做法之一。
8.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天下四分五裂。
9.路明非忽然明白了那个叫周幽王的二百五为什么会烽火戏诸侯了,奶奶的要是你喜欢的女孩会因此对你笑笑,踹翻校董会的事情他路明非也不是做不出来。他是个……可能会发疯的家伙啊!因为你渴望看到她笑,好像她笑了,距离你就更近一些。
10.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诸侯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