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匦院
guǐ yuàn

【拼音】:guǐ yuàn

【注音】:ㄍㄨㄟˇㄩㄢˋ

【结构】:匦(半包围结构)院(左右结构)

【简体】:匦院

【繁体】:匭院

字义分解
匦院的解释
词语解释
官署名。匦使院的省称。唐武后垂拱元年置,属中书省,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设方函,四面分别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进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状分类投匦。至宋太宗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及登闻检院。参阅《唐六典》卷九﹑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匦院[guǐyuàn]⒈官署名。匦使院的省称。唐武后垂拱元年置,属中书省,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设方函,四面分别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进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状分类投匦。至宋太宗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及登闻检院。参阅《唐六典》卷九、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
引证解释
⒈官署名。匦使院的省称。唐武后垂拱元年置,属中书省,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设方函,四面分别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进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状分类投匦。至宋太宗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及登闻检院。参阅《唐六典》卷九、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
网络解释
匦院匦院,拼音guǐyuàn,是指官署名。
综合释义
官署名。匦使院的省称。唐武后垂拱元年置,属中书省,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设方函,四面分别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进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状分类投匦。至宋太宗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及登闻检院。参阅《唐六典》卷九、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匦院[guǐyuàn]我国古代的民意蒐罗机构。可将民意传达给朝廷,堪称为当今议院的前身。《宋史.卷四.太宗本纪一》:「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
国语辞典
我国古代的民意搜罗机构。可将民意传达给朝廷,堪称为当今议院的前身。匦院[guǐyuàn]⒈我国古代的民意搜罗机构。可将民意传达给朝廷,堪称为当今议院的前身。引《宋史·卷四·太宗本纪一》:「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
辞典修订版
我国古代的民意蒐罗机构。可将民意传达给朝廷,堪称为当今议院的前身。《宋史.卷四.太宗本纪一》:「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
其他释义
1.官署名。匦使院的省称。唐武后垂拱元年置,属中书省,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设方函,四面分别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进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状分类投匦。至宋太宗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及登闻检院。参阅《唐六典》卷九﹑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
匦院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