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亦作'疎而不漏'。2.谓法网虽宽﹐并无遗漏者。语本《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3.简要而不遗漏。疏而不漏[shūérbùlòu]⒈亦作“疎而不漏”。⒉谓法网虽宽,并无遗漏者。语本《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⒊简要而不遗漏。
基础解释
疏:稀疏。形容法网虽然很宽,但决不能漏掉一个坏人。后也指内容简要而无遗漏。
引证解释
⒈亦作“疎而不漏”。⒉谓法网虽宽,并无遗漏者。引语本《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北史·倭传》:“暨箕子避地朝鲜,始有八条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絶。”明王錂《寻亲记·惩恶》:“天网疎而不漏。张敏这廝呵,你为人太不悛,从前作过,赦后结寃,万剐凌迟谁见怜!”⒊简要而不遗漏。引《隋书·律历志下》:“日之与月,体同势等,校其食分,月尽为多,容或形差,微增亏数,疎而不漏,纲要克举。”唐刘知几《史通·补注》:“切惟范曄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疎而不漏,盖云备矣。”唐刘知几《史通·书事》:“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疎而不漏。”
综合释义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你可记得三年前蔡指挥的事么?天网恢恢,~。今日有何理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汉语大词典
亦作“疏而不漏”。(1).谓法网虽宽,并无遗漏者。语本《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北史·倭传》:“暨箕子避地朝鲜,始有八条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绝。”明王錂《寻亲记·惩恶》:“天网疏而不漏。张敏这厮呵,你为人太不悛,从前作过,赦后结冤,万剐凌迟谁见怜!”(2).简要而不遗漏。《隋书·律历志下》:“日之与月,体同势等,校其食分,月尽为多,容或形差,微增亏数,疏而不漏,纲要克举。”唐刘知几《史通·补注》:“切惟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唐刘知几《史通·书事》:“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疏而不漏。”
国语辞典
语本《老子.第七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后以疏而不漏比喻法网虽宽大松散,但绝不会让犯罪者逃脱。《北史.卷九四.高丽等传.论曰》:「暨箕子避地朝鲜,始有八条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绝。」明.无名氏《寻亲记.第三三出》:「天网疏而不漏,张敏这厮呵!你为人太不悛,从前作过,赦后结冤,万剐凌迟谁见怜!」亦指内容简要却不遗漏。唐.刘知几《史通.卷五.补注》:「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疏而不漏[shūérbùlòu]⒈语本后以疏而不漏比喻法网虽宽大松散,但绝不会让犯罪者逃脱。明·无名氏亦指内容简要却不遗漏。唐·刘知几。引《老子·第七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北史·卷九四·高丽等传·论曰》:「暨箕子避地朝鲜,始有八条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绝。」《寻亲记·第三三出》:「天网疏而不漏,张敏这厮呵!你为人太不悛,从前作过,赦后结冤,万剐凌迟谁见怜!」《史通·卷五·补注》:「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英语loose,butallowsnoescape(idiom,fromLaozi老子);thewayofHeavenisfair,buttheguiltywillnotescape成语解释疏而不漏
辞典简编版
法网虽宽大松散,但绝不会让犯罪者逍遥法外。也指内容简要却无遗漏。语本《老子.第七十三章》。 【造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作奸犯科的人,终难逃法律的制裁。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后以疏而不漏比喻法网虽宽大松散,但绝不会让犯罪者逃脱。北史˙卷九十四˙高丽等传˙论曰:暨箕子避地朝鲜,始有八条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绝。明˙无名氏˙寻亲记˙第三十三出:天网疏而不漏,张敏这厮呵!你为人太不悛,从前作过,赦后结冤,万剐凌迟谁见怜!亦指内容简要却不遗漏。唐˙刘知几˙卷五˙史通˙补注: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
其他释义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