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本传
běn chuán

【拼音】:běn chuán

【注音】:ㄅㄣˇㄔㄨㄢˊ

【结构】:本(独体结构)传(左右结构)

【繁体】:本傳

字义分解
本传的解释
词语解释
传记文的一种。与“别传”相对。记载一人的生平事迹及其著作等。包括列于家谱的“家传”和列于史书的“史传”。本传[běnchuán]⒈传记文的一种。与“别传”相对。记载一人的生平事迹及其著作等。包括列于家谱的“家传”和列于史书的“史传”。
引证解释
⒈原来的传记。引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司马迁之叙传也,始自初生,及乎行歷,事无鉅细,莫不备陈,可谓审矣。而竟不书其字者,岂墨生所谓大意者乎?而班固仍其本传,了无损益。”⒉见于正史的人物传记。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念得熟如本传,弄得软如故纸。”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广文选》:“史传中词赋之名,安能尽载,不可以本传不録为疑。”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至其文章气节,本传具存。”鲁迅《呐喊·阿Q正传》:“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
网络解释
本传本传,读音běnzhuàn,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传记文的一种。
综合释义
原来的传记。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司马迁之叙传也,始自初生,及乎行歷,事无鉅细,莫不备陈,可谓审矣。而竟不书其字者,岂墨生所谓大意者乎?而班固仍其本传,了无损益。”见于正史的人物传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念得熟如本传,弄得软如故纸。”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广文选》:“史传中词赋之名,安能尽载,不可以本传不録为疑。”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至其文章气节,本传具存。”鲁迅《呐喊·阿Q正传》:“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
汉语大词典
(1).原来的传记。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司马迁之叙传也,始自初生,及乎行历,事无钜细,莫不备陈,可谓审矣。而竟不书其字者,岂墨生所谓大意者乎?而班固仍其本传,了无损益。”(2).见于正史的人物传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念得熟如本传,弄得软如故纸。”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广文选》:“史传中词赋之名,安能尽载,不可以本传不录为疑。”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至其文章气节,本传具存。”鲁迅《呐喊·阿Q正传》:“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
本传造句
1.该书虽有多种版本流布,但多有错讹缺失,少有精本传世,严重影响了这部名著价值的发挥。
2.看到上图山的一边刻了很大的“大”这个汉字吗?我们猜想在盂兰盆会或其他的日本传统节日中,可能会起火点燃这个部分吧?
3.在《清史稿·儒林传》中,戴氏本传举足轻重,不可率尔操觚。
4.松山一带的温泉充满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古色古香和优雅之气,所有的房间都面朝南边的溪谷,可以展望日光连峰的层峦。
5.文本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传抄、刊售、租赁借阅,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为刊售。
6.对于有文本传世的疑伪经,则记录其留存的形态,基本情况,以及现存的各种文本的异本情况,以及异本的系统。
7.本文依据传输线理论、微波网络理论、天线原理、矩量法和矩阵理论等,建立起基本传输线方程和四种等效电路模型,为使用集总电路迭代近似方法建立了基础。
8.日本能剧工作坊将带领参与者认识日本传统能剧的表演方法与技巧,并以动作和音乐为主要导向。
9.测试垫片定位在当所述载带展开时与所述样本传送口对准的位置处。
10.恳请该寺方丈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
本传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